第八章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1 / 5)
        坎水河是灵溪镇的一条水龙,当年的高舜县令赵国忠,兴修五乡水利,修筑灵溪城墙的时候,在这条水龙的龙头修建了龙王庙,为灵溪镇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龙尾则办有灵溪镇的一个私塾——经慧书院,后来办学校后,这里是灵溪镇的二小,现在的名称是:向东小学。

        向东小学的大门朝东开,进校门后是一块很大的石板道地,称为南道地,南道地的南边是围墙,北边是一间很大的平房,是老师的办公室,办公室的北边是又一块石板道地,叫北道地,北道地的两边各有三个教室,北道地的最北边是大礼堂,这些是原经慧书院的房子。后来由于就读的学生增加了,原来的教室不够用了,又在书院的西边新建了一排教室和活动的操场。

        1972年的2月24日,正月初十,葛彩英再次带着孙子金少杰去向东小学报名,跟上次一样,径直去找了**,**叫李月婷,是灵溪镇李家台门人。

        “**。”

        “哦!金嫂,你来了,少杰又长高了!”

        “嗯嗯,是的,**好。”

        “一年级报名,你去西边的第一个教室,鲁老师那里报。”

        “哦,好个。”

        报完名后,葛彩英就带着金少杰从向东小学出来了,因为正式读书要从明天开始,出了向东小学的大门,穿过一条不是很宽的弄堂后,这里便是灵溪镇的李家台门,台门依坎水河而建,长有180米,宽有60米,二面环水,乘船可直达灵溪镇北部的六十里河,台门分前台门,二台门,三台门,四台门,后台门,内屋檐下有走廊,环通各个台门,下雨天行走一圈可以不湿鞋。

        李家前台门的前面,建有四足落地的科第牌坊,牌坊始建于明朝,为旌表在高舜的李氏家族而立,设四支旗杆,每旗杆有两孔,为拴马桩,科第牌坊是经过皇帝批准的,因此,经过这里的文官要下轿,武官要落马。

        居住在高舜县的李氏,在高舜县建城之初,从北方迁徙而来,在高舜县不断地开枝散叶,逐渐繁衍成高舜的世家大族、名门望族,声名显赫,千百年来的书香传承,科第连绵,人才辈出。除了科第牌坊,李家各个台门的大厅里还有各个时期的进士、举人的匾额。

        李家台门不同与别的台门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台门里随处可见的八卦图,特别是各个台门南围墙上的砖雕八卦图很有特色,李家台门的建筑风格是源于李姓的始祖——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在唐朝就被追认为李姓始祖。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来又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李氏能在高舜县兴旺发达,也是应了坎水河的风水,坎水河的龙尾除了经慧书院,迁徙到此的李氏,在经慧书院的北边建有李家祠堂,李家台门也处在坎水河的最佳位置。但后来风水轮流转了,随着金家台门和蒋家台门的兴起,李家台门的衰落也开始了。

        正月初十以后,金家台门恢复了平时的宁静,像金少杰这样的学生去学校读书了,金芝筠回高海了,冯雪松带着童贝宁回三星大队了,红旗大队也开始恢复生产,正劳动力每天都要出工了。

        几天后,到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金家台门里没有一家包汤圆、吃元宵的,没有汤圆的元宵节,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节日,一大早青草道地的电线杆上,红旗大队的高音喇叭响起了,来自华京的最高指示却发生了突变:“中国人民的敌人——美**的总统‘尼克松’却到了中国,还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去迎接的。”喇叭声在金家台门里回旋后,所有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