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29章 看人做宰相
拖到七月中旬,王旦又一次上表请求罢去枢务;赵恒又一次在滋福殿召见王旦;这次情况明显更加糟糕。王旦没有多说什么,拿出一份准备好的名单交给皇帝,说这些人都是才堪大用,希望皇帝留意。
约摸一刻钟的样子,王旦就告退了。几天之后,赵恒下诏,免去王旦宰相职务,以太尉领玉清昭应宫使。
事情不出王旦的预料,赵恒犹豫了一个月之后,还是任命枢密使王钦若为左仆射平章事,接替王旦的职务。
接到了拜相的白麻之后,王钦若志得意满地对中书同僚说:“要不是王子明从中作梗,老夫十年前就入主中书了!”
不过,入主中书尽管已经是职业生涯的顶峰,王钦若却怎么也找不到那种呼风唤雨的感觉;他实在是很纳闷:“为什么王子明在的时候,看起来在中书政事堂里人人敬畏,一言九鼎;换做自己的时候,却常常被同僚们驳斥得很狼狈呢?”
这个谜不经意之间被王曾给揭开了。为了枢密副使张旻是否应该被罢免一事,王钦若与参知政事张知白大吵一架;张知白竟然拂袖而去。
王钦若愤愤然地对参与争执的王曾说道:“王子明在中书的时候,你们一个个的俯首帖耳,尊敬有加;现在老夫执掌中书,你们怎么连个起码的礼节都不顾了?真是岂有此理!”
王曾闻言,莞尔一笑,上前长身一揖,不无调侃地回应道:“子明相公一心忧国,鞠躬尽瘁,德馨朝野;足下岂能相提并论?而且,陛下的恩遇也相去甚远。在下初入中书时,见子明相公有时不经请旨便自行发落一些事项,很是惊异,提醒之后也不见什么效果,于是就觅一机会,将此事奏报陛下,陛下当面谕示:‘王旦事朕多年,处事公允,无丝毫私心,所以东封之后,朕许其小事可以自行斟酌决断;你们初入中书,凡事都要与王旦商议,取其裁示方可。’”
王钦若听得目瞪口呆,虽然不欢而散,心中却是恨恨不已。
机会终于来了。刚进入九月,太祖孝惠贺皇后的家人进宫抱怨说,将一座旧宅子卖给了参知政事王曾,还没有搬迁完毕,王曾就派人把翻修用的土石木料堆在门前,实在是太过分了。
赵恒听了有些不高兴,碰巧王钦若进宫奏事,就顺便征求一下他的意见,王钦若义正辞严地说:“王曾这个人在中书一向作风霸道,没想到对皇室姻亲也是这付嘴脸;如果不加以惩戒,哪里还会有什么人臣之礼呢?”这个看法与皇后的意见居然不谋而合,赵恒也觉得有理,王曾就被免去参政职务,以礼部侍郎归第。
陈彭年二月份去世了,张旻前一阵子也被免去了枢密副使,出任河阳三城节度使,因而中枢也顺势被调整了一回。翰林学士、右谏议大夫李迪擢为给事中、参知政事;颍州防御使马知节为宣徽南院使、知枢密院事;枢密副使曹利用、任中正,以及枢密直学士周起一并同知枢密院事。
王曾被罢了相,多少也有些郁闷,便想去看望一下王旦,一则探视病情,二则聊以排遣。不料,王旦家人出来说,相公病体沉重,已经不能见客了。王曾只得怅然而返。
王旦确实是已经下不了床了,房间里坐着杨亿,正在奋笔撰写遗奏。
按照王旦的本意,遗表中只叙及平生际遇,并吁请皇帝进用贤士,躬亲庶政等等。
杨亿走后,王旦又将家中子弟叫来,一一叮嘱后事,至晚才罢。几天之后,王旦去世了。
赵恒亲临丧礼,大哭一场;而后废朝三日,下诏赠王旦太师、尚书令,谥为文正;同时录用子弟侄孙、门生故吏十余人为官。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