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许骧与张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7章 许骧与张枢
        回宫之后,有內侍提醒赵炅,那个犯事的宋沆是吕蒙正妻族的亲戚,吕蒙正怕是有包庇之嫌吧。

        赵炅这下再也按捺不住了,翰林学士苏易简夤夜奉召入宫草拟制敕。吕蒙正罢为吏部尚书;以左仆射李昉,参知政事张齐贤并同平章事;以翰林学士贾黄中、李沆并为给事中、参知政事。

        两天后,宋沆贬为宜州团练副使,尹黄裳出知邕州,冯拯知端州,王世则知象州,洪湛知容州。又过了两天,忍了很久的赵炅,干脆把不堪重负的枢密使王显也罢免掉了,枢密副使张逊改为知枢密院事,以温仲舒、寇准同知枢密院事。

        淳化三年的新春终于恢复了一些庆祝活动。赵炅的心情也明显地敞亮了许多。元日朝贺之后,又特意改服通天冠、绛纱袍重新回到朝元殿,接受群臣祝寿上酒。

        右谏议大夫知成都府许骧,因为身体原因而倦于宦游,已经多次上疏要求调回京师。几经为难之后,赵炅选中东上阁门使吴元载接替许骧。成都府僻远,五代时长期被地方势力割据,还是要选一个机敏可靠的人才能放心。

        许骧回到京师,照例要入宫述职。赵炅照例象征性地询问一下蜀中风土人情。许骧却老实不客气地说道:“蜀中土地虽饶,却生人众多;民风轻躁,逐利竞嚣。朝廷以其殷富,于常赋之外,又课以布帛丝绸;郡县守令,贪功妄进,又往往倍其常数,再加上富户盘剥,小民日以困顿。臣愚意以为,朝廷宜择忠厚长者宰治蜀土,抚之以恩,济之以宽,或许可以避免人心摇动,酿成祸乱。”

        赵炅只是听听,心中大不以为然,心想:天下之大,何处没有刁民;如果处处安抚,国家还怎么运转?诸葛孔明治蜀的时候,也没有见他用法宽和,蜀中不也治理得井井有条吗?不过,这吏治还是要抓一抓,得派个人去成都一带巡视一回,检查评估一下地方官员的治理能力。

        主意打定之后,等送走了许骧,也不去跟宰相们商议,就决定让秘书丞张枢去一趟。在赵炅的印象里,这个人挺机灵,早就想找机会考察考察他了。

        张枢果然不负所望,花了大半年的功夫将川、峡四路的大部分重要州县都访察了一遍,写了一份洋洋洒洒上百卷的报告,其中详细历数了百余名肆意妄为、民愤颇大的不法官员,还有数十名清正奉公、为人称颂的地方官吏。其中,特别提到彭山县令齐元振清白强干,为诸县第一。

        赵炅掂了掂这份沉甸甸的报告,很满意地把它转给中书省。于是,不法官员根据情节轻重分别得到处罚,而齐元振则由皇帝亲自下诏予以褒奖。张枢被任命为蓬州知州,得到进一步锻炼的机会。

        七月中旬,太师、魏国公赵普卧疾多年之后,去世了。赵炅悲痛万分,下令辍朝五日,遣使护丧;丧仪设卤薄鼓吹,赠尚书令,追封真定王,亲撰神道碑以嘉其忠。

        (注:卤薄是古代皇帝、皇后、太子等出巡时在其前后的仪仗队,规模在百人至千人不等,还有车马等运载工具。鼓吹,指用鼓、钲、箫、笳等乐器合奏的乐队;是仪仗队的组成部分。与卤薄鼓吹相对应的还有“殿庭鼓吹”,指在大殿里或者庭院里进行演奏。)

        学士们盼望了很久的秘阁扩建工程终于完工了。赵炅兴致勃勃亲临视察。望着房间里布置齐整、一尘不染的数以万卷计的历代善本书籍,赵炅不禁心花怒放,不时地与身边的侍从学士们谈笑着。与学士们宴饮结束,赵炅意犹未尽,又召来一批殿前司与侍卫司的大将们来秘阁观摩,又是一番欢宴,这才作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