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9章 刘蛾的困境
端拱二年的新年依然十分沉闷。正月里,赵炅就迫不及待地下诏要求文武大臣们各抒己见,提出安边御敌的良策。
户部郎中张洎,右正言、直史馆王禹偁,知制诰田锡等人的奏疏中,大多提及这样四点:
(注:洎【jì】本义为往锅里添水,也有浸润和到的意思。此处用为人名。)
(注:右正言,官名,是中书省右正言简称,为谏官之一;但在北宋前期,如带“右正言”而兼它职,则此“右正言”只起文臣寄禄官阶作用。)
一是将河北屯军集中起来,在沿边要害之处建立三个大营,互为犄角,以资控扼。
二是委任将帅,应当授以权柄,然后责其功效;排兵布阵,需观衅而动,伺机制敌,岂能坐等诏命,泥于阵图?
三是选将相,明赏罚,严法令;名将镇边,则敌人闻风丧胆;名相在朝,则君臣揖睦、天下丰足;法令严,则三军进退如一;赏罚明,则人人踊跃争先。
四是审时度势,遣使通和;息兵养民,不仅是一时权宜之计,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的长远大计。
左正言、直史馆寇准的奏疏中,只提到两点:
其一是选将练兵。他认为河北战事不利,主要原因是将不勇、兵不精,所以,当务之急是派出宿将大臣巡视河北诸军,裁汰老弱兵士、怯懦将校;军中赏拔,不问出身,一律以军功为准。
其二是御驾亲征。銮辂驻于军前,不但可以随时掌握瞬息有变的军情,而且能够极大地鼓舞军队的士气;此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
寇准的奏表虽然不长,却字字句句说在赵炅的心坎上。他找了个时间单独把寇准召进宫来,详细询问他对北边形势的看法。寇准也不客气,把他这几年在成安县做知县的所见所闻,尤其是雍熙三年北伐期间所了解到的情况,一一叙来;末了,还是特意强调了勇将精兵的重要性。
赵炅赞许地听着这个年轻人侃侃而谈,脑中忽然闪现出多年前在长春殿阶前看到的那张稚气而执着的脸,如今这一张脸再一次清晰地印在赵炅的头脑里。
一晃眼的工夫,刘蛾已经在张旻家住了快六年了。张旻是个讲义气的汉子,对刘蛾关照有加,刘蛾本身性情随和,人又勤快,所以与张旻家人相处得也算融洽。
入夏以后,襄王赵元侃有好一阵子没有来了,而且刘蛾的情绪也似乎阴晴不定,张旻的浑家便又唠叨起这事来了,说这府上是不是又出什么状况了。张旻听得颇不耐烦,喝斥道:“你这贼婆娘,休要乱嚼舌头!京师三月以来就没下过雨,皇帝已经下令把开封府的囚犯都给放了!皇子们这阵子都忙着在各处道观、寺庙祷告祈雨,哪有闲工夫到处乱跑?过两天下了雨,自然就好了。你瞎操什么闲心!”
那婆娘这才放下心来,陪着笑说道:“这就是了,府上那皇子怎么看也不像是个忘情负义的人物。”
张旻却突然俯身下来,低声说道:“我听内府下人说,府上潘氏夫人这个月就要生产了。想必刘氏情绪不好与这事有关。倘若潘夫人生下一个儿子,这刘氏的处境就为难了。唉!”
那婆娘也跟着皱起了眉头,说道:“这刘氏,模样又好,心眼儿又好,这么好一个婆娘,怎么运道就不行了呢?”说完也是唉声叹气,见张旻低头不言语,坐了一会儿就出去做别的去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