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70章 威虏军难题
莒国夫人潘氏难产死了,这是五月中旬的事情。消息是张旻带回来的。刘蛾居然莫名地长舒了一口气。直到处理完丧事,赵元侃才一脸伤感地出现在张旻家,刘蛾陪着又落了些泪。待了小半个时辰,赵元侃便匆匆离开了。
枢密院转呈上来威虏军的奏报说,现存的粮秣只够支持两个月,请求从速馈运。赵炅的内心十分矛盾。形势他很清楚。威虏军地处前线,城池小而坚固,驻军不多,却卡在辽军南下的要道上;契丹人早就视之为眼中钉,比喻拔之而后快。
(注:威虏军,并非军队名称,而是地名。宋代的“军”,一般是军事重镇或要冲,辖县的“军”相当于州,不辖县的“军”则相当于县。由于此地位于宋辽边界战略要冲,故北宋以军治县,于太平兴国六年改遂城县为威虏军,后又改为广信军,领遂城县,故治在今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区西二十五里遂城镇。)
去年辽军大举南侵,虽然在定州城外小败,却不影响其回师途中攻陷易州,同时将威虏军周围扫荡一空,然后派出大批游骑袭击附近州县往威虏军去的送粮部队,单等其粮草耗尽,便可一举攻克。
军报发往中书,征求群臣意见。在宰相赵普的授意下,户部郎中张洎上奏说,威虏军地处平原,无险可守,驻军又少,对敌人没有什么大的威胁;离后方太远,每次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把军仗粮秣送过去,实在是得不偿失;与其苦苦支撑,反倒不如将驻军接应撤出,不但省去馈运之费,而且可以免掉将来覆亡之祸;不但威虏军应当被废弃,缘边堡寨驻军不足三万人的,都应当废弃掉;将大军屯聚在一起,契丹人就再也不敢冒冒失失地入侵了。
左正言、直史馆寇准求对,內侍把他引至滋福殿。行过拜礼,刚一起身,寇准就问道:“臣听闻陛下意欲放弃威虏军,将驻军撤往高阳关,可有此事?”
赵炅不置可否,回应道:“卿意如何?”
寇准激愤地挥着手,说道:“谁为陛下出此谋略,可斩其首以谢河北将士!”
赵炅惊愕地注视着寇准,微笑着说道:“嗬!说说看。”
寇准没有谦让作态,朗声说道:“威虏军虎踞边境,扼制交通,契丹忌之如芒刺背,而镇、定、瀛、莫则倚之若屏障。陛下今日放弃威虏军,虏骑明日便直达定州城下;胜则继续深入,败可从容退回,河北从此再无宁日!两府大臣,畏敌如虎,谋国不忠;只知固位保禄,不思进取制敌;一味退让,难填戎狄欲壑;苟且偷安,贻留后世之患;朝无才相,遂使控御失方;军无大将,以致虏骑奔突……”
赵炅听到这里,一下子变了脸色,“倏”地站了起来,喝斥道:“够了!你一介小小谏官,竟敢无端指责大臣!你,你……好大的胆子!”说完,愤愤然转身要走。
寇准抢上一步,居然扯住了赵炅的衣袖,他从容地说道:“臣司职台谏,不平则鸣;陛下稍坐片刻,容臣尽言。契丹与我,累世为仇;陛下如果仍然存有驱除胡虏,恢复幽燕之志,那怎么能把险关要隘拱手送人呢?威虏军扼守边界要点,既可以据此抗击契丹南侵,又可以派遣间谍刺探情报;大军如果北伐,又可以作为屯粮驻兵的节点,实在是意义重大。况且两军对阵,剑拔弩张;士气所系,有进无退!淝水之战中,前秦大军只是略退数步,便致土崩瓦解。放弃威虏军,除了助长敌军的气焰之外,臣实在看不出有什么其他的结果!”
赵炅的脸色渐渐地平和了,他缓缓地坐下,低头想了一下,问道:“卿有何良策?”
寇准信心满满地说道:“目前正值炎夏,契丹难以调集大军,幽州周围不过数万而已。可从镇、定两处抽调两三万精锐士卒,由名将统率,押运刍粮,直奔威虏军。契丹若来阻截,不妨背城借一;对契丹人而言,不过是寻常掳掠而已;于我而言,则是生死之战,将士们必定百倍其勇。臣料其必胜!”
赵炅也似乎颇受鼓舞,笑嗬嗬地说道:“寇准,你一介书生,竟能有如此胆色;深符朕之期待!你且退下,容朕与枢密院详细商议,再作定夺。”
寇准长揖一礼,说道:“陛下,兹事关乎重大,不容退让!”
赵炅笑了笑,回应道:“卿勿多疑,朕自有分寸。”
寇准不再多言,躬身退下。
十天之后,定州都部署李继隆接到了枢密院传下来的制敕,命令他组织一支精锐大军护送一批刍粮到威虏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