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张齐贤反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8章 张齐贤反对
        天平节度使兼侍中曹彬悄悄地从郓州回到京师,进了一次宫,待了两三天,就上河北去了。一路上看到络绎不绝的车队往镇、定、雄、莫诸州运送铠仗粮秣,以及砂石土木等材料,曹彬面无表情,陷入沉思之中。

        赵炅已经**初的时候,召集枢密使王显、副使柴禹锡,签署枢密院事张齐贤、王沔开过一次会,商议北伐契丹一事。王沔看出来了皇帝的意图,态度比较积极;张齐贤则比较婉转地表达了反对意见。他措辞谨慎地说:

        “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契丹自耶律阿保机立国以来垂八十载,雄踞北方;其间乘华夏内乱之际,窃取幽蓟;使我河北,顿失屏藩;为中原之安危考虑,必取幽蓟;为一雪华夏之耻考虑,亦必取幽蓟。不过,大举征伐不但关系到国家的体面,也往往关系到国家的盛衰和安危。所以,古时圣贤不以怒兴师,不草率致敌;兴师必待庙算有十足的把握;师行必见利而动,见难而止,这才是全胜制敌之道。

        “以臣愚见,眼下并非北伐契丹的上好时机,原因有三:其一,契丹君臣尚属揖睦,未闻有隙。契丹虽然由女主秉政,不过军政大事全部委托给宰相室昉,政事令韩德让,枢密使耶律斜轸等人。此数人虽是夷狄小智,倒也忠勤王事;德不足以服远,才适堪于御下。陛下以大军临之,彼惧于死生,必背城借一,臣恐有金城汤池之忧;虏虽不足以虎啸鹰扬,亦可逞其蜂蝎之螫。

        “其二,契丹兵马犹盛,未见其缺。其统军之人耶律斜轸、耶律休哥都是百战宿将,智勇之士;其所统率有左右皮室数万之众,山后精锐亦不下十万;我国家虽然财丰士众,猛将如林;然而劳师袭远,兵少则力有所不济,兵多则转输困难;纵然侥幸一战破敌,亦必然杀伤相当;以此攻战,臣未见其利。昔者武王伐纣,以三仁在朝而为之旋师;晋武因陆凯为相,陆抗为将而隐忍数年,直至二人皆亡,才兴师灭吴。此足为前事之师。

        “其三,幽州四面旷野,城池坚固;我大军麋集城下,进阻于深沟高垒,退必为敌骑所蹑;一旦旷日持久,刍粮不继,必致军心不稳,进退失据。虽孙武、白起重生,亦恐不免于狼狈。

        “陛下圣虑所见,洞若明烛,与其驱军士于矢石之间,决胜于锋镝之下,何若修理政治,整顿军备;完善城防,选将练兵;如果虏骑侵扰,则诱之于坚城之下聚而歼之;残卒北遁,则谨饬边防,勿邀蝇头小利;如此不过十年,契丹必然名将凋零,战士亡散;一俟其有萧墙之变,陛下便可命将出师,吊民伐罪;以雷霆之动而成席卷之势,事半而功倍。

        “臣遇陛下不次拔擢,待罪枢府,故而敢竭愚忠,披沥肝胆,为此逆耳之言,唯陛下熟思之。”

        赵炅耸然动容,然后慨然长叹,说道:“击灭胡寇,攻取幽燕,乃是先帝平生宿愿。朕含垢忍耻十余年,今已年届知命,常恐髀肉复生;岁月荏苒,时不我待,实不欲贻此大患于后世!卿勿须多言,但为朕筹划攻战,一雪国耻。”

        张齐贤默然地退到一侧。王沔斜睨了张齐贤一眼,现出不屑的神色。

        曹彬从河北回来后,几位枢密使又被召集起来商议军情。曹彬拿出一个小册子,详细地汇报了河北各地的备战情况,从最前线的雄、莫、保、霸诸州,到后方的邢、洛、贝、魏诸州,已经为数十万大军准备了足够半年的军杖粮草;各地屯住的禁军士气普遍不错,尤其是年轻将领们大多摩拳擦掌,有决死之心。

        讲完之后,曹彬提了一句说到,前线的探子报告说,幽州的辽军正在加紧修缮城堞,疏浚沟池;虽然契丹并未大量地向幽州增兵,不过弓弩铠仗粮食草料却运来不少,看样子是对我军事意图有所察觉。

        赵炅不在意地笑了笑,回应道:“数十万大军进讨,岂能掩饰痕迹?知道就知道吧。不妨把声势造得更大一些。哼!”说完,他从案上拿起几份奏疏,伸手递给王显,示意他传给其他人看看。

        奏疏是在河北、并州一带监军的崇仪副使侯莫陈利用,文思使薛继昭,军器库使刘文裕,以及知雄州贺令图等人所呈上的。大意都差不多,主要是说眼下契丹女主当国,权幸用事,大臣疑惧,民众不附,正是我用兵征伐的良机,不容错过。

        (注:文思使,官名,宋朝阶官,多不领本职,仅为武臣迁转之阶,属西班诸司使。西夏国文思院长官也称文思使。)

        曹彬略略浏览了一下,皱了皱眉头,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什么。张齐贤看完便又忍不住了,他有点激愤地说道:“陛下,小人鼠目寸光,岂能参谋国家大计!军士则获利于杀伐,欲立功而受赏,也不会为社稷考虑。孙子云: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陛下何不广召两府重臣、智谋老将,聚于朝堂,规划方略,博议得失。魏征有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集思广益也可以弥补陛下千虑之失,实乃社稷之福!”

        赵炅闻言,面露不悦,他看了张齐贤一眼,冷冷地说:“北伐契丹,朕蓄谋已久,与侯莫陈利用这些人有什么关系?朝中大臣,多系文士,不谙武略;谈及征战,多畏愢怯懦,顾望徘徊。众口纷纭,于事何益?古人有云:‘成大功者,不谋与众。’晋武伐吴,亦不过仅仅与张华、杜预等数人商议决定,何曾广召百僚谋及庶众?”

        (注:愢,多音多意字,【sāi】意不合;【sǐ】谦和;【sī】古同“偲”。)

        张齐贤语塞,只得默然退于一侧。

        赵炅顿了一下,脸色有些和缓,他看了王显一眼,然后盯着曹彬说:“河北的情况你最为熟悉,这阵子你就去枢密院视事,”他停下来扫视了一下几位重臣,然后不紧不慢地吩咐道,“你们几个人抓紧时间草拟一个细致的进军计划,待朕看过之后,再行商议。”

        几个人应了一声,便拜辞出来了。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