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章 微服私访(下) (3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1章 微服私访(下) (3 / 3)
        李治奇怪道:“整个长安城的夜香都是你们运出来的?”

        元珍道:“是啊,我们和每条街道都签了合同,帮他们掏粪坑,每年还给他们送几千斤猪肉,夜香都包下来了,制成干肥买给附近的农庄,也能赚不少钱,有人还去洛阳搞农肥厂。”武咪咪笑道:“这也是唐九郎的主意?”

        元珍也笑了:“是啊,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琢磨出这么多东西,他管这叫新农村建设。他还有一个口号:‘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生产发展就是科学种田,这个堆肥就是其中之一,长安城的夜香都被农业部的人包下来了,做成肥料发放给农户;生活富裕就是种田也能赚钱,大家种菜养猪,比一般种粮食划算;乡风文明就是办学校,规定每个小孩都要上学,不上学要罚款,还有就是制定村规公约,大家都要执行;村容整洁就是把村里的房屋、道路、猪圈牛栏都规划好,不要杂乱无章,镇上准备盖一排排的新房子,让村民入住;管理民主就是将来让村民自己选村干部。有能力的就上……”

        元珍一口气说了这么多,把李治两人说得一愣一愣的,这就是大同社会啊!武咪咪奇怪道:“这得花多少钱?这些农民能赚这么多钱?”李治也看过来,他对这么问题也很感兴趣。

        元珍道:“这些都是先规划好,将来一步步去落实。九郎说震旦的农民太苦了,种庄稼赚不了多少钱,所以镇里的财政需要给农民贴钱,这叫工业反哺农业。比如修路、修水渠、积肥就是镇里负担,还有将来建设的一排排房子镇里也会补贴。。农村的孩子上学可以不要交学费,将来镇里赚了大钱,可以帮农民把农业税也交了。”

        ……

        李治两人在唐家镇呆了很长时间,中午在这里吃了午饭,回家的路上武咪咪感叹道:“唐九郎胸有沟壑,心里装着百姓,可以说是国士无双啊。”

        李治也有同感:“看来他说的为人民服务不是空话,那是真正落实在每一个细节上了,唐家镇的人有福气了。可恨那些密奏竟然没有一个把唐九郎做的这些事情报告上来,唐家镇的做法有些可以推广到全国啊。”

        武咪咪嗤笑道:“他们都是读圣贤书的人。莲花王子。谁会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啊。有人抱怨唐九郎瞧不起读圣贤书的人,这也难怪,百无一用是书生。”

        李治叹了一口气:“这可不是细枝末节,这是经纶济世的大学问,户部那些老爷官也看不到,真是气死人了。

        武咪咪道:“如果大唐每个地方都能和唐家镇一样,九哥你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对了,唐九郎跟你说的那个《兴业周报》,你是怎么想的?”

        “我到现在还没有打定主意啊。”李治道,“唐九郎也说过书籍、报纸都是宣传口舌,要慎重,现在唐志说的一些话还局限在兴业公司和御林军内部,这要让他发行报纸刊印天下,肯定会嫌弃轩然大波,谁知道将会发生多大的动荡。”

        武咪咪点点头,确实是这样,唐九郎本身就是一个动荡之源,很多人对他的《富国论》有抵触,“不过九哥可以把周围的村庄都划归唐家镇管理,这样就能带动周围的农村致富。”…。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