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章 实战拉练(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42章 实战拉练(上)
唐朝的总管或者行军大总管相当于都督,总领全国军队的叫大总管,相当于大都督,或者大将军,一般都是掌管一部分军队,比如陇右道总管,或者出兵攻打辽东,临时设个辽东大总管统帅全军。鄯州属于前线,面对吐谷浑和吐蕃,设立都督是为了统筹军事和政治力量。大军行军走的一般都是大路,需要能让辎重车通过,行军宽度也有要求,不然兵力施展不开来,联络的主要靠指挥旗和烽火。军队行军也不是挨在一块的。一支一两万人的军队行军可能绵延百里。唐军每一营都是先后发兵,前后相隔一定距离,每一营都要派出一定的人作为斥候,布置在数十里的范围里作为眼梢。

    明朝的戚家军布置斥候的距离也是几十里。在目视的距离内设置联络点。一般用大幡作为信号旗,约计一里作为作为一个通信单位,这样不断延伸下去,或者起烽火作为信号。一支军队行军有前中后等军,这样斥候可以在数十里外通过塘这种信号点把前方的情况一级级通知给前军,前军通知给中军主帅,中军主帅可以根据情况来应对。

    《武经总要》:“若乃提卒十万,深入贼境,大军在前,坚城未下,欲战则胜负未决,欲攻则利害难知,自非整饬车徒、部分营垒,或先据地之要害。。或先扼敌之襟喉,蛇蟠月偃,中权后切,畴能收万全之胜哉?抵如平原大野,深林险道,前兵后泽,乘高趋下,顿兵拥众,呼吸俟命,若不素练施设,敢问何以处之?”

    因为行军时一般不穿盔甲,所以在遭遇突袭时军队往往大败亏输,因为在行军中连盔甲都没穿,遭遇衣甲齐备以逸待劳的敌军自然难以抵挡。所以如何防备敌军的偷袭、如何避免被偷袭是行军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古代主要靠广撒斥候来侦察敌情是否有埋伏,即便现代部队侦察兵也是必不可少的。往往在开战前的斥候战中就能看出双方实力。双方都会努力压制敌方斥候的侦查范围。莲花王子。绞杀甚至俘虏敌方斥候来获得情报,所以如果斥候身手以及数量不敌对方,在开战前就已经失去先机。

    行军中一般是派遣24名斥候,分散探查8个方向,每个方向去3骑,相互距离一里地,相互之间依靠旗帜来传递敌情。如果是夜里行军无法看清旗帜,就依靠敲鼓来传递消息。如果是经过山林,丛林茂密也看不到旗帜的话,白天也一样用鼓声来传递消息。

    之所以选择用旗帜,主要是防止敌人听见鼓声导致暴露目标,但是如果天气非常恶劣,风雨交加打雷闪电的天气,鼓声听不到,旗帜也看不到,就只能自己骑马回来报告了。同时因为主力部队大阵不能轻动,但也不能太过死板导致坐看战机丧失,所以大军出动还要配备数千名游骑兵作为机动部队,观察敌方情况伺机而动,无论是绞杀对方斥候或是发现战机直接奇兵突袭都是游骑兵需要做的事。…。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