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第七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第七节
        我和老圆听的第一节课是苟老师上的六年级数学课。六年级只有一个班,三四十名学生。苟老师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除了教五六年级数学这门主科之外,苟老师还担任了其他年级的一些副科。总之,北塞希望小学的每一位老师的课程都安排的满满当当。

        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家境都很一般,因此着装都比较朴素。他们的言谈举止以及眉目神情间也或多或少的流露出一点儿缺乏自信的东西,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不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孩子且不说其一口京腔京味儿,单就其面部神态间显露出的爱谁谁那个劲儿就可以知道他是本地的孩子。

        六年级的男生和女生比例差不多一半一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穿校服,尽管学校一再强调上学要穿校服。毕竟孩子们大了一些,即将进入青春逆反期,对于老师们的命令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反抗和拒绝意识。我和老圆提前就进入了教室,从最后一排找了两把椅子坐了下来。孩子们见到教室里多出两张面生的成年人面孔,多少有些好奇,不住的回头朝我俩的方向偷瞄过来。我和老圆则报以微笑。

        坐在一群孩子们中间,我和老圆显得有些突兀。我想尽量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趁着苟老师还没进教室之前,我跟边儿一名女生聊了几句。这个孩子名叫巩艳,来自河南驻马店的一个乡村。她下边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妹妹在北塞希望小学上五年级。弟弟在这儿上三年级。她的父母在蓝靛厂的一个菜市场卖熟食。她说的那个菜市场我比较熟悉。去年我和严峰兄弟同住时,偶尔也去那个市场买菜。巩艳问我:“老师,您是新来的吧?要教我们吗?教什么课程?”我笑了笑,答道:“我刚来,还没有分班级和课程呢。我也得和你们一样,先听课学习,再上岗工作。”巩艳撇了撇嘴,冲我做了个鬼脸:“您听课学习完了之后就成我们的老师了,我听课学习完了之后,还得继续听课学习。”我说:“你好好学习,将来也可以当老师呀。”巩艳摇摇头,认真的说道:“我可不当老师。在这儿当老师还不如我爸妈在市场里摆摊卖菜挣的钱多呢。我经常听到苟老师他们私底下聊天时抱怨工资太低,连家都养不活。”

        我正在琢磨怎么跟巩艳继续聊下去时,班长喊了一声“起立”。苟老师抱着一堆作业走进教室。我和老圆也赶紧跟着学生们站了起来。“同学们好。”苟老师扫视了一眼教室里的孩子们,用他那浑厚的男中音开启了这堂数学课。“老师好。”同学们齐声问候道。孩子们有的正处在变声期,有的尚未变声,童音、变声音再加上我和老圆的声音,似乎并不是很和谐。“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讲应用题……”

        我的数学水平自从四年级之后就处于停滞状态了。苟老师讲的应用题我听得半懂不懂。不过,我尽量努力去听,不时还做做笔记。我相信,在整个教室里,没有人比我听得更认真了。巩艳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一边听讲,一边用手把玩着圆珠笔,还老往四下里踅摸着什么。我用笔记本轻轻的碰了碰她的胳膊肘子,示意她认真听讲。她却冲我挤眉弄眼,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我叹了一口气,朝讲台上看去。

        苟老师讲得很投入,对于讲台下面学生们的反应似乎毫无察觉。唉,最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学生在发呆,四处张望,无聊,搞小动作,甚至爬在课桌上睡觉。相对而言,巩艳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还算是不错的了。我听到自己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一声叹息,唉,这些孩子还不如我上学时的态度端正呢。即使我后来上保民三中时已经放弃了数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上课时也不至于如此懒散懈怠啊!难道他们非得像我一样,在社会上找工作时处处碰壁才会醒悟吗?或者他们比我多一些出路。是的,他们可以跟父辈一样,混迹于都市边缘地带,做点小买卖,以此谋生。同一群体中的命运轨迹大致是相同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生活环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决定了这一切。

        这些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意识不到,父辈们之所以能从遥远的农村暂时寄居在这繁华的都市边缘,是国家政策与社会环境等一系列大形势决定的。个人的努力与知识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并不是很大。相对于仍在农村务农的爷爷奶奶那辈来说,父辈们似乎有所突破和上升。而这种突破与上升的空间与时间毕竟是受到很大限制的。因为,他们的文化知识大多欠缺得很,只能随着社会大潮不断起伏。一旦潮水退去,他们将会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不是任谁都可以屹立潮头逐浪弄潮的。大部分人不是被潮水呛死了,就是即将被呛死。是的,当我开始着手写作这篇的时候,这种尴尬已然来临。不止是他们和他们的父辈,包括我,还有很多人都处于这种尴尬境地。我们在时代的沙滩上艰难而茫然的行走着,不知道何时潮涨何时潮落。潮涨时怕被淹死;潮落时怕被干死。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没有购买到轮渡的船票。即使你勉强有一个小舢板儿或者还会几式狗刨,那也未必能撑多久。那张可以抗御大风浪的船票就是知识或者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这些东西最好是从小开始培养并且形成一种习惯。如果小时荒废了学业,等到年长时再补课,那就愈发困难了。等到大风浪来临时再现学现卖,就更没有机会了。

        对于自己的未来,我一直有种深深的担忧。我不担忧社会如何发展,形势如何变化。我只担忧自己能否跟上社会的发展脚步,能否始终适应形势的变化。这种担忧的根源即来自于对自身学习坚持能力的不够自信。从初中辍学到自学无果,再到我后来屡屡变换行业与职业,我在坚持能力与习惯养成方面一直没有给自己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似乎成了我的一种不良行为习惯。这种不良习惯或许终将成为我人生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如果不能搬掉这块巨大的绊脚石,我可能连教室里这些孩子们的父母都赶不上。呵呵,难道做小买卖就不需要学习与坚持了吗?

        苟老师在台上忘我的讲着他的应用题。孩子们依旧是该干啥干啥。我和老圆认真的做着听课笔记。有时,互不交集互不干扰可能也算是一种和谐吧。

        听完苟老师的数学课之后,安主任又安排我和老圆听韦老师给五年级的学生们上计算机课。韦老师原来计划上实操课的,听说我和老圆要听课,临时改成了理论课。对于我来说,听课有两个收获,第一,和老圆一样,学习老师的授课方法;第二,和学生们一样,学习课堂知识。关于计算机的应用我还是去年在大汉广告公司学习的。我根本不懂什么计算机理论知识,也没有看过这方面的书,完全是从实际操作中学习。去年我的打字速度比较慢,而且只会拼音输入法。在黄土城养病期间,老圆建议我用游戏机键盘练习五笔打字。我便借了他的键盘,连上家里的电视机当屏幕,练习五笔。游戏机键盘比较硬,手指不用力的话,键就下不去,因此,我在敲打键盘的时候手指格外用力,“咚咚咚”就像打鼓一样,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凡我用过的电脑,最受摧残的一定是键盘。

        北塞希望小学的计算机课程从四年级开始上。计算机教室里一共有将近二十台电脑,都是其他单位淘汰下来的旧电脑,捐给了学校。不光是电脑,这所学校里的大部分桌椅教具也都来自于社会捐赠。正因如此,王校长戏称自己是“破烂校长”。对于别的学校或者企事业单位来说,淘汰下来的教学教具办公用品或其他物品是没什么用处的破烂,在王校长眼中,那都是宝贝。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可不像那些公办学校的学生那么牛气,即使是这些二手电脑,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信息时代浪潮带来的冲击力。

        当孩子们走进计算机教室,听韦老师说今天上理论课时,课堂上顿时响起一片嘘声。在我身边坐着的,是一个皮肤黝黑,头发有些自来卷儿的男孩儿。他失望的说:“唉,理论课多没劲儿呀。本来还寻思着今天电脑课可以玩会游戏呢。”我笑着对他说:“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呀。”这个男孩儿反问我:“老师,你会玩电脑吗?”我说:“嗯,我会用几个办公软件。”他又接着问:“那你学过计算机理论吗?”我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万万没想到,这小家伙够机灵的呀,竟然把我给装进去了。我回避了这个问题,反问他:“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呀?”他答道:“我叫王新亮。”

        就在我俩对话的时候,韦老师提问了:“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什么时候发明的?”说实话,这个问题我还真不知道。我扭头看了一眼身边的老圆,只见他的眼神里浮现出一丝迷惑——估计他要么是忘记了,要么压根儿就不知道。这时,陈浩洋举起手来。韦老师示意王新亮起来回答问题。“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1946年由美国数学家冯·诺伊曼发明的。”王新亮自信满满的回答。

        “同学们,你们说说,王新亮同学回答的对不对呀?”韦老师环视了一眼教室里的其他同学,问道。

        “对。”同学们齐声答道。韦老师笑了笑,说:“是的,公认的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现代电子计算机是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ENIAC。他的发明者就是冯·诺伊曼。”他顿了顿,接着说道:“那么,同学们,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你们说说,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又是谁呢?”

        同学们与邻座彼此对视一眼,声音略微有些不齐,“冯·诺伊曼。”韦老师笑了,讲道:“你们这叫联想式回答。就因为冯·诺伊曼是世界第一台计算机的发明者,你们就理所当然的认为,他就是计算机科学之父。事实上,被称为计算机科学之父的另有他人,他就是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

        这个答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的心里与同学们想的是一样的。与同学们一样,我的求知欲也被激发出来了,定定的看着韦老师,等着他继续讲下去。

        “1936年,英国数学家图灵首先提出了一种以程序和输入数据相互作用产生输出的计算机构想,后人将这种机器命名为通用图灵机。1938年出现了首台采用继电器进行工作的计算机“Z-1”,但继电器有机械结构,不完全是电子器材。1942年阿坦那索夫和贝利发明了首台采用真空管的计算机,以他们俩名字的首字母命名为ABC。不过ABC只能求解线性方程组,不能干其他的工作。在图灵指导下,第一台可以编写程序执行不同任务的计算机COLOSSUS则到了1943年才在英国诞生,用于密码破译。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冯·诺伊曼研发成功ENIAC。尽管它比前面提到的那些机器晚诞生了一段时间,但它拥有了今天计算机的主要结构和功能,是通用计算机,并且是第一台与通用图灵机等效的计算机。虽然在今天看来,ENIAC的计算能力恐怕连小小的计算器、智能手机都比不上,但当时称得上是功能强大。ENIAC体积非常庞大,占满好几个房间,全身上下拥有一大堆缠绕的电线和真空管。它的耗电量也非常惊人,工作的时候,全城的人都知道,因为家家户户的电灯都变暗了。最初ENIAC的程序设置需靠人工移动开关、连接电线来完成,改动一次程序要花一星期时间。为了提高效率,工程师们设想将程序与数据都放在存储器中。数学家冯·诺依曼将这个思想以数学语言系统阐述,提出了存储程序计算机模型,后人称之为冯·诺依曼机。我们可以这样说,艾伦图灵与冯·诺依曼共同开创了人类的计算机时代。前者建立了图灵机的理论模型,发展了可计算理论;而后者确定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不过,计算机的发展很难简单地归功于某一个人或某一台机器,历史上每一台迸发出创新火花的计算机都有资格称得上计算机历史上的第一,它是人类智慧的共同结晶。”

        不得不说,这堂课真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首先,韦老师这种提问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就很不错,在与学生的问答之间,不自觉的就把学生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了过去。其次,关于计算机的起源我还真是第一次了解。这人生啊,没有白白浪费的时间,更没有白上的课。

        韦老师长得貌不惊人,甚至可以说有些土里土气,不似苟老师般打眼看上去就像一位教师。然而,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韦老师的教学水平应该说是相当不错的。最起码给了我很多启示。刚来北塞希望小学的时候,我觉得这里的教师们都有些土气,似乎每个人的身上都散发着浓烈的民工气息。当我听了几节课下来,对于我的这些同事们,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与了解。令我触动最深的,就是听老三给初一的学生上的那堂语文课。

        这所学校虽然名为小学,但是从这个学期开始,就已经开设了初一的课程。反正北塞希望小学也没有什么办学许可证一类的政府批准文件证照,开什么课程,搞几年学制都由王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学生们上完了小学课程,当然就要上初中了。王校长难不成把手上的生源转手让给其他学校?呵呵,别逗了,对于包括打工子弟学校在内的所有民办学校来说,生源既是受教育对象,更是财源。没有学生,哪来的学费?没有学费,哪来的收入?没有收入,怎么办学,怎么弄钱?从公益角度讲,民办学校是公办教育的必要补充,打工子弟学校更是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从个人利益角度讲,哪所民办学校的校长敢拍着胸脯讲,办学纯粹是为了教育情怀,为了奉献社会?这世间,一切的付出都是有回报的。无论是物质层面的获取,抑或是精神层面的认同,都是回报。作为学校的成功举办者,真正做到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这也是不少商人试图投资民办教育市场的原始动机。当然能否成功另外一说。毕竟教育是一项很严肃且相当专业的工程,不是随便哪个包工头砸堆钱就能干成的。

        从政府许可登记层面来讲,包括打工子弟学校在内的民办学校是民办非企业单位,享受免征**及其他部分税种的待遇。事实上,此类学校在运营过程中,更多采用的是一种企业式的管理经营方法。举办者的第一要务是要为学校的正常运营搞到必要的经费,还要保证个人有相当的利润。我相信,王校长在当教师时,一定是一位有着浓浓的教育情怀且非常优秀的老师。不过,当他的角色从一个教师转化为现在这所打工子弟学校的举办者和校长时,所谓的教育情怀便成了他的宣传口号,赚到钱,在让学校举办下去的同时,让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才是他的工作重心。

        是的,赚钱是王校长的工作重心。老三和我,以及北塞希望小学的全体教师们的工作重心则是让全体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