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二节 (1 / 3)
        五月的黄土城村天气渐渐转暖,虽然晚上还要捂紧棉被睡觉,但是白天体感温度高多了。坝上高原的天气就是这样。春天极短。她的头尾被冬夏各抢去一截,只剩下中间的一小截属于自己。那是很短的一小截,短到你还没来得及觉察,就已经过去了。极像电视里那些美女们翘臀上绷着的三角裤,再短吧,还是有的。更像黄土城村的小女女们,昨天还是黄花大闺女呢,今天就成了别人家的媳妇了。

        几个月下来,我的生活已然程序化了。除了中间种了几天地,我们一家三口一直在土场里熬磨着。一大早起来,摇着车、开着已经失去新鲜感的邢台12,载着爸爸妈妈,晃荡着到土场。太阳从东边的不齐山山顶上完全露出来时,收工,吃饭。下午两点起来,迷迷瞪瞪的开着拖拉机,一家三口再去到土场,接着干。

        随着土场不断向纵深和四周拓展,空间越来越大。各拖拉机战队也不像原来那样拥挤了。我们一家三口终于有了自己固定的阵地,彻底结束了打游击战和运动战的劳动状态。对于土场的土质地形,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在那个葫芦口外,老远就听到重车准备出场“突突突”的声音。伴随着浓浓的黑烟从土场里一股一股冒出来,那五开着他的战车如得胜将军般从土场里爬了上来。自从越来越多的人们知道拉土挣钱以后,村里边不少人家都买了拖拉机,陆续加入拉土大军。这不,那五也不出外打工了,和他四哥合伙买了一辆拖拉机,一头扎进土场埋头苦干起来。那五和我二哥是同学,比我二哥还大一些。二十大几的小伙子了,还是光棍一根儿呢。哥们儿,抓紧干吧!攒足了钱,好娶媳妇。

        听到土场里边重车出来的动静,我把车停在葫芦口外侧,等重车过去再进土场。土场出入口太窄了,只允许一辆车通行。因为这是公共区域,大家都懒得把它拓得太宽,够一辆车出入就得了。有拓宽它的工夫,多拉百十方土,多挣几千块钱呢。

        看到我在出入口边上等着,那五的一对小眼儿笑眯成了两条线,用力的摁了一声喇叭,大声的冲我喊道:“加油干!小红!我今天都拉了八车了!”那五张大嘴巴的时候,一嘴黄牙暴露在外面,跟出入口两侧的黄土墙一样。那五虽然只比我大三岁多点儿,长得却是极为老面,看起来像四十多岁的人。

        那五是个热心人,在北京打工的时候与我是极好的合作伙伴,没少帮助我。我对他的印象一直很好,平素里也喜欢跟他开个玩笑。“五哥,快往街上开哇!不知道从哪个村子来了好几个小女女,可好看了!”因为爸爸妈妈在车斗里站着呢,我不敢开太过火的玩笑。要是搁在平时,我得给那五好好描绘一下那几个小女女有多漂亮的脸蛋儿、多大的胸、多细的腰、多长的腿。当然,一切都是我脑海里幻想出来的。

        听我这样说,那五脸上的那两条细线都看不到了,嘴里的两排黄土墙倒是愈加凸显。虽然他明知道我是逗他玩儿的,对于他来说,却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动力。“我赶紧去找她们咯!”那五一边兴奋的喊着,一边重重的踩了一脚油门。听那声儿,要是没有油门拉线扯着,那油门得被他踩到地上去。在装满土的车斗上坐着的四哥,心疼得咧了咧嘴,本来就堆满了褶子的眉头皱得更紧了。旋即,他又被车头烟囱甩过来的黑烟呛得直咳嗽。他们哥俩都有支气管炎一类的毛病,老是咳嗽个不停。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拼命干活儿。给人打工时,他们哥们儿都不爱耍滑头,更何况给自己干了。他们一天最多的时候能拉十二三车土。我们一家三口,卯足了劲儿,也不过拉个八九车而已。

        那五的车刚出坑口,我便摆直了车头,一脚油冲了进去。下到土场里,我看到杨富贵坐在装满土的骡子车安静的等着我过去。他的车不像拖拉机,一踩油门震天响,再摁下喇叭二里地以外都听得到。出入土场,杨富贵得竖起耳朵听里外的动静,听到有拖拉机出入他就得早早得把骡子赶到边儿上等着。看我的车过去了,杨富贵一甩马鞭,“啪”的一声脆响,然后,再扯开了黯哑的嗓子“驾”!骡子前后腿一蹬地,拉着那辆破车“咯吱咯吱”的走了起来。在我后面正准备入场的大荣子老远看见杨富贵从坑下晃悠着上来了,赶忙把车打到了葫芦口外等着。

        我开到了我家的阵地跟前儿,先把车头调了个方向,让车斗尾部对着那面高高的土墙。经过几个月的挖掘,土场已经差不多快有十米深了。我们取土时不再像以前那样主要从地下挖掘,现在只须把那面呈横断面的土墙继续往前推进即可。爸爸早就把那面土墙下面挖出了约一尽进深的剖面。我来回摆着方向盘,将车斗尾部对正了那个剖面直接倒了进去。平贴,嵌入,严丝合缝,完美。爸爸从车斗尾部爬到土墙的斜坡上,双腿叉开,呈弓字形,站稳,高高的抡起洋镐,刨下去,那灰色的土便“哗哗”向车斗里滚下来。妈妈站在车斗里,用铁锹把从上面落下来的土从车斗后面往前边倒腾。我站在车斗一侧,把爸爸提前从地上起出来的土一锹一锹的铲起来扔到车斗上去。

        劳动人民的经验和智慧都是从辛苦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得来的。我们现在装满一车土只需要以前的一半时间即可。体力上也节省了不少。所以说,那些发明并且改进劳动工具,总结劳动经验的人们是最可敬的。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让劳苦大众的身体和思想都在不断得到解放。那个时候,挖掘机和铲车只能在城市里的大工地上偶尔见到,黄土城村,甚而是更大范围的保民县都没有那种大型工程机械车。即使有,我们也买不起。

        劳动人总是很容易满足的。比较起刚入土场时的情形,我们现在已经很满足了。

        不多时,一车土就装满了。我看妈妈有些累了,便对她说:“妈,这一车我自己去卸吧。你在这儿跟我爸把场地平整一下,省得车不好倒。”场地其实是挺平整的。我这样说,只是想让妈妈留下来歇息一会儿。

        妈妈尽管不情愿,可拗不过我,只好留下。妈妈就是这样,看到我爸劳动,她很开心;看到我们劳动,就不愿意。我打小就在妈妈这种过度的照顾下,从未亲自深入接触过真正的劳动实践,也导致我对于她们的辛苦并未真正体会。人啊!有些苦,早晚是要吃的。晚不如早。如果我从小就跟着父母劳动,那么对他们的辛苦就不会仅仅停留在肤浅的表面认识,而是感同身受,可能也不会像后来那样不知道心疼钱,做事也缺乏耐久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