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可笑的南北之争 (3 / 7)
“介夫先生,恕我直言。皇上决心已下,西征已成定局。我看齐王归来,也必定赞成皇上西征。我所忧虑者,在锦衣卫钱宁所收集的罗刹国情报恐怕有假,”杨一清忧心忡忡的说,“据我所知,这次瓦剌使者合塔尔·木拉提等载金银宝器入京,收藏于和硕特汗国使馆,开具名单,分馈众权者,所求者,让朝廷向藩篱开放新式武器禁运。开放新式武器禁运,本也不足忧虑。不过草原各部动作如此之大,行事全无顾忌,就不能不忧虑了。”
“应宁先生所讲,老夫有所耳闻。开放武器禁运是其一,”杨廷和说,“锦衣卫情报造假,钱宁应该没这么大胆子,齐王可不是那么好骗的。或有些夸大其词之处。至于草原部落车载金银入京,贿赂当权者,言之太过,便不足信。”
“介夫先生,此言差矣。在公或为传闻,在我却有实据,”杨一清道,“何人收受了瓦剌人的金银宝器,我十件中知道七八件,要不要说与介夫先生听一听?”
“此话当真?”杨廷和吃惊的问道,“朝中权要若与瓦剌人勾结,那就是件里通外国的大事,不可等闲视之。请应宁兄赐告。”
于是,杨一清先从库伦守将江彬说起,据说江彬一直想回到皇帝身边,只有立功才能得到皇帝的重视。为了促成皇帝这次西征,他一边收受瓦剌人的贿赂,一边在边情侦查报告中,故意夸大罗刹国的战力和入寇规模,说白了就是打算在西征时立功,好引起正德皇帝的注意,恢复以前的职位。
为了保险起见,江彬还投其所好,私下派心腹神周、李琮专程进京,将瓦剌人给的大部分好处送给了锦衣卫都督指挥钱宁,让他帮忙促成此事。临了时,江彬还指点瓦剌人的使者木拉提,进京以后打点哪一些人,还帮木拉提开出了一份名单,考虑得格外周到。据说名单上面第一个就是首辅焦芳,以及他的亲信属从。杨一清指名道姓,言之凿凿,不由人不信。
焦芳这次收没收贿赂,杨一清却不敢肯定,但他知道御马监太监张永,司礼监太监高忠、司礼监少监卢明各得黄金五百两,司礼监太监佛保得黄金干两。瓦剌使苦木拉提长期在北京居住,与张永、高忠等人俱熟,直接将黄金送入他们家中。而与佛保、卢明不熟,则托高忠代送的。
木拉提这次送出的最大的一笔馈赠计五万银元,送与如今最得完善宠幸的锦衣卫都督同知钱宁。木拉提在神周、李琮两人的陪同下,亲自押解大批金银宝玉,送到钱宁府上。之前钱宁陆陆续续得到过江彬不少好处,如今又得了一大笔钱财,与江彬心照不宣,肯定要促成皇帝西征这件事了。
杨一清只说到钱宁为止。其实他还有一些证据,如兵部侍郎陆完收受木拉提馈赠的黄金佛台一座,重约千两。不过,事关兵部之内同僚间的关系,再加上他与陆完是同科进士,不便轻易传播出来。
即使是这样,已经是杨廷和愕然。他惊讶地问道:“这……应宁兄,汝怎么知道得如此详尽?就像是你经办的一般。”
杨一清苦笑一声,说:“介夫先生莫非忘了,我有一侄儿在锦衣卫当镇抚使,他也收了二百两黄金,心中不安,跑过来找我诉说,因此,某才知道的如此详细。”
“原来如此,”杨廷和思索了片刻后说,“我相信你的证据都是实在的,但你也知道,反腐倡廉有廉政公署主管,外人不得插手。我想动静这么大,公署不可能不闻到一些风声。况且这件事涉及到藩篱,如果我们据此论奏,如果皇上降旨查究,就在外藩面前爆了家丑,皇上这么爱面子的人,恐怕适得其反,皇上一怒之下,恐怕会连瓦剌人一起收拾了!那就麻烦大了。”
“介夫先生说的是,在下倒是没想到这里。”杨一清赞同这观点,又问,“但皇上的旨意已经到了兵部,已经明确让我们备战。朝中宫中,都有人替瓦剌人传递消息,为其内援。想要中止此事,内阁一定要有所作为。若能中止,是朝廷之福。不能中止,是朝廷之祸,试想,今后若各藩篱都用这种办法,贿赂朝廷要员,我朝将无宁日矣。故不揣冒昧,来与介夫先生商议,请介夫先生主持此事。”
“应宁兄,你的顾虑的确很有道理。哎,可惜……且等等吧!看看齐王回来后,如何复议吧。”杨廷和不甚热心,又转了个话题,“应宁兄,眼下春闺是大事,焦首辅提高河南、陕西等北方各地会试名额,压制南人之意昭然若揭。你我同为南人,不能眼看着他胡作非为。科举关乎咱们读书人的切身利益,应宁兄,这才是大事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