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可笑的南北之争 (2 / 7)
虽然经过二十年的努力,花费了无数的金钱,火车西边已经修到了外蒙的库伦和新疆喀什,南边已经修到了广州,北边已经修到了海参崴,但依然有限,很多地方连路都没有。南方还好一点,但西部、北部还有很多的渺无人烟,走上上千里都看不到一个城镇。那些地方实在太荒凉,气候太恶劣。比如外东北大兴安岭以西,目前阶段没有开发的价值,如果这次再往西打,打下来的土地怎么办?还给瓦剌和鞑靼人吗!那大明有什么好处,俺们大明军人都是凯子乎!
以上种种,正是朝堂上各位大臣反对西征的原因。反对派振振有词: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俺们又不是二傻子,犯得着吗?焦芳等少数主战派渐渐落了下风。朝堂上基本是一边倒的反对之声。各位大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吵的是昏天黑地。
从早晨到下午,众大臣争论了一天,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不过整体上,是反对派占了上风。正德皇帝心里那个着急呀!见焦芳顶不住了,一看这不是个事。干脆耍起了无赖,直接宣布休会,这事先搁置着,还直言齐王回来再说。
说句实话,国力强盛的时候,一个国家想出个昏君都难。有句话讲的好,”没有人和你说”不”的时候,你就不容易长大”。也许有朱厚炜这个因素在,这个时空的朱厚照的性格真的改变了很多。正德皇帝如今也是三十五六的人了,已经比原时空多活了五年,自然而然,性格也成熟了不少。至少,正德皇帝就比以前”民主”了很多嘛!与大臣相处的也比较和谐。朱厚照这些年礼贤下士,虚心纳谏,在朝臣的眼中已经很有些”明君”的风范。
说起来,朱厚照能发生这样的变化,还有一个很搞笑的原因,那就是他的虚荣心在作怪。是怎么回事呢?事情是这样的,这些年大明帝国蒸蒸日上,老百姓看得很清楚,再加上朝廷俸禄丰厚,贪官污吏的确比以前少了一些。加上廉政公署的监督,官员清廉了不少。再加上如今经济发达,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还真有民间人士拿现在和盛唐相比。坊间纷纷流传这样的段子,朱厚照就是当朝的唐太宗,大明盛世在望。
渐渐的,这种坊间传闻传到了宫里面,朱厚照听到后,自然是喜不自胜。不管是什么原因,正因为有这种论调在,正德皇帝慢慢的也格外注重自己的言行。盛名之下,当然要其实相符喽!更何况,他本来就是虚荣心很强的人,有极强的表现欲。
因此,在公众场合,朱厚照变得越来越稳重,演技也越来越高。这些年来他处处模仿唐太宗行事风格,处理事情来比过去老道了很多,不了解他过去的人一看,哎呀妈呀!这位爷还真是千古一帝,难得一见的明君哦!
……
言归正传,大朝会刚刚结束,兵部尚书杨一清就匆匆赶到前门胡同,紧急拜见杨廷和,这可是件不寻常的事。杨廷和把他迎入书房,命家人奉茶后,一概回避。然后他亲自将书房之门之窗关闭。时在深春,关门闭户,室内有些闷热。
“今日朝会上,应宁先生一言不发,又多次拉我衣角,似乎有话对我说,却欲言不言,显示关乎机密,不能入第三人之耳,”杨廷和解释说,“现在但说无妨。”
“介夫先生想的周全。”杨一清拱拱手,说道,“朝会上人多且杂,确实不好讲。”
“今日讨论的是西征,皇上因百官反对,已经搁置。应宁先生有所忧虑乎?”杨廷和问。
“不错,我却有的忧虑!”杨一清说,“我要想,介夫先生听了在下的忧虑后,也会忧虑。”
“哦,但说无妨,”杨廷和还是不紧不慢,问,“在下很想知道,何事让先生苦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