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究竟为何(2)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一章、究竟为何(2) (1 / 3)
        公元12世纪,大学在欧洲诞生,那时仅仅是作为讲学者行会而成立的。

        历经近800年“遗传与进化”,大学在今天已经是对社会具有深刻、广泛影响的机构。

        然而,面对就学成本不断高涨、毕业生就业比较困难,以及高考报名人数减少与“弃考现象”出现等等新情况新问题,公众之中疑惑的声音隐约再现:今天我们为什么要读大学大学还值得读吗大学能为我们提供什么

        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

        在世界上,很少有别的国家的高考像我省这样成为一种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牵动每个人的神经,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应试高潮和择校大战。

        究其根源,是因为在我国,大学在“配置”个人的“社会地位”中发挥着独特作用。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通过教育和考试“配置”人的“社会地位”,向来被认为是最公平的形式,最能为全社会所接受。这极大地推动了公众对高考和大学的追求,但同时也成为中国大学发展的最大羁绊。

        人们因此经常忘记大学的本质,把拿到文凭当成了读大学的目的。

        就业市场需要一种“能力信号”来降低交易成本,没有这个信号,招聘者和应聘者达成交易就会很麻烦,交易成本会大大增加。高等教育文凭正是这样的“能力信号”。

        然而,随着高等教育普及程度的迅速提高,与之伴生的社会现象和心理现象出现了:大学文凭在谋取好职业乃至较高社会地位中的作用不断降低,就读大学带来的价值感、荣耀感逐渐减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成本”相应增加。

        换言之,大学文凭在“能力信号”之上的“社会溢价”正在消失。

        对此,每个选择上大学的人,的确该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要读大学,又期待从大学得到什么。

        其实,给文凭拥有者一个好工作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从来不是设立大学的本意。

        中世纪以来,大学从来就没有把给予学生某种功利回报作为追求。现代大学更是这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