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八回 呼吸吐纳之法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八回 呼吸吐纳之法 (2 / 5)
        又说:“心求静必先治眼,眼者神游之主也,神游于眼而役于心,故抑之于眼而使之归于心。”即言内观返照,可以止念。

        入静功夫,主要还在自己悟解。

        (三)息法(命功有为之法,复归无为)。

        首先开口,缓缓吐出体内浊气,再自鼻中吸气,用意咽入下丹田(约脐下二指许),以补呼出之气。

        呼必呼尽,吸必吸满,吸时小腹圆起,呼时小腹微收,叫做顺呼吸,初学吐纳必须如此,这样口呼鼻吸三次。

        然后抿口合齿,舌顶上腭,收视返听,鼻吸鼻呼,一呼一吸,皆令出入丹田。务必做到以心领气,以气随心,吸气时随意念下注丹田,呼气时以意念领出窍外,谓之心息相依。

        开始人的呼吸之气,并不能直达丹田。

        人之心脏原有一管,上系于肺,下通丹田,乃是虚空一管,无中生有,原来在胞胎时是相通的,下生之后变为肺呼吸,这根管就逐渐迷塞了。

        太上老君曰:“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就是指的这根管。

        有人练气功为什么会发生胸闷胸痛呢?就是由于行气不当,把橐龠管冲坏的缘故。

        所以行气之时,不可强迫压气,也不可强制憋气,勿执着,勿勉强,只要不痛就往下一点,发闷就往上一点,时间长了,慢慢冲开,自己是有感觉的。

        吐纳还有一个重要口诀,叫做吸长呼短。吸气进入丹田,略存一存,然后才能收腹呼气。

        其作用在于吸人空中太和之气,注润丹田积蓄下来,坤腹先天元气不得外流,才能达到吐纳的真正目的。

        人身如一小天地,心为天,肾为地,随着行气,心性渐渐伏下,与肾气交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