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天下格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天下格局
  自孛儿只斤建国后,元与隋之间在南疆边境摩擦不断。南部地形多以平原为主,各藩族皆是以上马作战的骑兵为主,孛儿只斤统一后,编制在内骑兵三十万。大隋王朝对于南线重视一再加深,南疆都护兵马增添到四万,漕运有增无减,且李英兵马增到十万朝廷也未打压。

  天佑十五年,首辅徐亮辞官告老,陈公瑾正式结过徐亮传承,又成为大隋王朝最年轻的首辅。此时的大隋王朝隐患迭起,不仅南部要面对虎视眈眈的元朝,北部大旱引起的灾民暴动也急需处理,一时间担子皆压到陈公瑾身上去。

  陈公瑾一方面打开国库赈灾,另一方面派人亲自监督赈灾款的发放。后命北部灾民南下,先是连接起东起武夷山,西至的蜀山的长城,又加修“敌台”三千多座,不仅加强了南部的防备,还使灾民通过劳动获得养家糊口的口粮。在辽北和南疆等地区,陈公瑾实行互市政策,明面上大肆鼓励边境贸易,暗地里不断派人与马贩联系。经此一来,互市的开放使马匹大增,减少了太仆寺需的种马,极大的增加了骑兵的数量。

  此时渤海王境内,渤海王在黄寅建议下广开粮仓,救济北部灾民,并派出车队将金银换取粮食送往北部灾区,且以朝廷名义送出。民间称颂渤海王爱民如子,皆响起赞誉之声。有了渤海王之举在前,除南疆豫南王李英须为战略储备存粮外,其余各王皆不得不效仿渤海王的做法,北部旱灾得以极大的缓解。

  而南疆境内,郑忠胜在李英的吩咐下,训练出了一支一万人的铁甲骑兵,称为虎贲军,只听从主将李英一人军令,郑忠胜担任副将。后依周亮之策,在军中设三部十八营,封三部长,十八营长简化军队体系,代替校尉等职,又命五千士兵拓田种粮,以备军需。

  宋玉利用这些年时间,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间谍系统,逐渐渗入元朝境内,获取源源不断的消息之余,还使得元朝马贩大增,极大帮助了陈公瑾的互市开放政策。

  李英多次派遣军队击退边境元朝的骚扰,而元朝边境守将端木回回,也是为了试探隋军作战能力和技巧,即使被击退,过几天仍会重来。

  双方皆心知两国只待时机一到,便会彻底开战,而这个时机来的并不会太早,所以边境上拉出军队厮杀一番对方放都是有好处的。只不过端木回回越打越心惊,南疆的军队在在一次次战斗中,战力增长十分明显,显然是将他们元军当做磨刀石,可他端木回回仍是不得不继续与其作战,如此不仅可以消耗隋军实力,更可以减弱原各藩族残留下的保守势力。

  天下还是由陈公瑾领衔的内阁发号施令,渤海王却得了大量民心,而李英军事实力也大大上升。天下大势格局初步形成,而一系列的政策的实行,也为以后的局势的失控发展埋下了伏笔。

  明日继续更新,逐渐补上之前欠更的章数,最近思路整理中,更新较慢,见谅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