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章:男儿报国当如斯
转眼五天过去了,李英早早来到丽江赴约,巧的是灵清也来的很早,两人相见后皆是一笑。
灵清跟李英一下午在丽江漫步观景,两人由最开始的无话不谈,到突然一阵沉默。良久,李英鼓起勇气牵起了灵清的手,两人皆是面红耳赤。
不觉间天色黑了下来,两人分别之际,灵清送给李英一只绣着“李”字的香囊,而李英通过询问,也知道了灵清家就住在不远处的柳城中。
李英回府后,将与灵清之事说与宋玉听,宋玉含笑道:“王爷跟灵清姑娘既是两情相悦,何不择日去那柳城下聘礼娶了灵清小姐。”李英点头称是,随后派人查询灵清家的详细地址。
这天风和日丽,李英与宋玉坐于轿中,携带随从及聘礼,前往灵清家提亲。灵清家世代书香门第,到灵清父亲灵山,开始经商,有了些积蓄,在柳城也是数得上的大户。
当灵山经管家通报,见到李英一行人,明白其身份后,连忙跪拜,李英扶起灵山,告知其目的,灵山忙请李英等人入府招待。灵清得知后又惊讶又羞涩,灵清母亲问灵清可曾见过李英,灵清于是把与李英相识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给母亲听。
李英毫无高高在上的架子,与灵清的父母交谈甚欢,灵清的父母对李英也都十分满意,同意了这门婚事。后李英禀报明帝,明帝下旨赐婚,定于四月十六日举行。
很快婚礼之日便来到,王府提亲的队伍,从街头排到街尾,井然有序,路旁铺洒着数不尽的玫瑰花,风卷着花香,整个柳城都成了花海。满城的树上都系着无数条红绸带,路旁皆是维持秩序的士兵,涌动的人群络绎不绝,比肩继踵,个个皆伸头探脑去观望这百年难见的婚礼。
李英身着明帝赐下的四爪金龙花纹袍,头带玉冠,脸上洋溢着新婚之喜,迎接新娘灵清。李英以红绸引之,接出新娘灵清过板凳,后背灵清过火盆,共到堂前。
堂前摆漆金捧盒一对,纯金如意一对,白玉麒麟一双,描金碗,描金筷子。静等良辰美景,拜堂成亲。随着司仪的话语,李英与灵清开始了拜堂。
拜堂后,李英招待完宾客,去婚房见坐在床边等候多时的灵清,走上前去掀开了她的盖头。灵清满脸羞涩,双手紧紧捏着衣角。李英轻轻抬起灵清下巴,两两相对,仿佛前生两人就一起经历过此刻场景。随后李英深深地吻了上去,双双褪去了外衣,满屋春色弥漫。
虽然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但李英与灵清缠绵了两天后,便投身到了政务当中去。灵清不仅毫无怨言,且之后李英的饭菜,都由灵清亲自下厨,端的是贤良淑德。
再说洛阳朝廷中,徐亮上书明帝,将陈公瑾提拔到内阁中,明帝应允后,三十一岁的陈公瑾,成为隋朝史上最年轻的内阁权臣。徐亮也开始逐渐放权,在一众阁老的默许之下,帝国大小事务十之五六皆由陈公瑾起主导作用。一年后,陈公瑾的能力和手段征服了其他阁老,在徐亮有意的安排下,成为内阁中的“实际首辅”。陈公瑾认为朝野泄沓成风,政以贿成,民不聊生,主要原因是吏治不清。遂以加强官吏考核为手段,斥诸不职,省冗官,淘汰并惩治了一批官员。在执行上,他信赏罚,持法严,使赏罚有准,不姑息。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行政效力大大提高。
大隋王朝在隋明帝十余年未上朝的情况下,仍有如此执行力与活力,不得不说全赖徐亮陈公瑾等人。陈公瑾也终逐渐接过徐亮的传承,成为真正的帝国缝补匠,兢兢业业地做着自己的该做的事。
曾有人私下曾建议陈公瑾娶妻生子,遂引出陈公瑾那被后世官员奉为座右铭的名句:安百姓黎民,辅君王社稷,何思自身家。后徐亮闻之曰:“男儿生之报国当如斯!”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