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百姓之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百姓之心
        大隋北部边疆历来不断遭受游牧民族的侵袭,先前隋顺帝时期,国富民强,游牧民族有些收敛,也不敢过分侵犯大隋王朝边境。如今的隋王朝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南部,北方统称为匈奴的游牧民族,趁机在隋王朝境内大肆抢掠,甚至发生了屠杀事件。镇北都护府多次派兵清剿,皆遭到了激烈反抗,伤亡惨重,于是上书洛阳,请求朝廷派兵增援。

        北方奏折传上来之后,陈公瑾与众阁老和大臣们召开会议商讨,对此事看法产生了极大分歧。众阁老及大臣认为北部边境向来易发生摩擦,此次只需派兵赶走匈奴及可,而陈公瑾决心进行北部边疆的征战,却无人支持,皆言是不利于当今形势。

        大臣们陈述各种不利于征战的原因,陈公瑾只是静静听着,会议结束后陈公瑾前往炼丹宫拜见隋明帝。等候一个多时辰后,隋明帝终于接见,免了陈公瑾的参拜之礼后,问其何事,陈公瑾向身着一身道袍的隋明帝回禀道:“北部边疆遭受匈奴侵扰,居民皆是深受其害,当地出兵平叛又遭到反抗,百姓迫切希望朝廷出兵。臣请求陛下下旨,出兵彻底剿灭北部藩族,保边疆安宁,扬我国之威。”

        隋明帝说:“藩族之患自我朝建国以来变存在,如今你想彻底清理掉,朕且问你可有合适的将领和把握?”陈公瑾答道:“杨骥老将军之子杨超,如今二十有四,参加过之前的几场战役,带兵作战非凡。如派遣他去,便有五分胜算。”隋明帝道:“不说杨超之才,单说五分胜算你便想让朕答应你的建议,朕虽不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可朕也不会拿江山社稷开玩笑,去同意你这个五分胜算的建议。”

        陈公瑾目光坚定的向隋明帝说:“如今南部边疆随时可能面临元国的进攻,且之前旱灾严重,各地乱民暴动繁多,平定北部藩族一来可以使国威远扬,安定民心,二来更可使元国不敢轻举妄动,以便逐渐再巩固南线。虽说只有五成胜算,可若陛下下旨,在北部边境内再招募义军,表明决心,胜算可达八分。”

        隋明帝思虑良久,说:“此次你可知敌军实力如何?”陈公瑾答道:“北部藩族总计十万余人,我军只须派五万兵马,再由北部征得两万先遣军,便可平叛成功。”随后陈公瑾呈上战略详图和兵力布置及进攻路线,隋明帝看后道:“看来你已有把握,朕知晓你所施行的政令,也清楚你的能力,朕稍后便下旨同意你的请求,此次战役绝不许败,不要辜负朕对你的期望。”陈公瑾称诺。

        天佑十六年三月,大隋王朝北部边境遭受匈奴侵袭,隋明帝下令命征北将军杨超率五万兵马前往北部,后又在北部边境征得两万兵马,于隋王朝境外彻底剿灭作乱藩族。

        杨超率军先是率先遣部队,与在隋王朝境内作乱的匈奴进行交战。初步摸索了骑兵集团远距离奔袭的经验后,率一万大军

        穿过乌鞘岭,跨过横渡河,一路猛冲猛杀,超越焉支山千余里,杀死匈奴的卢胡王、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其他部族的相国、都尉等,共歼敌8900多人。浑邪王、休屠王等随败军远逃。

        后杨超率前将军邓敖、中将军赵广、右将军曹琦、后将军曹襄等抵达北部边境外,迫使所有匈奴联合在一起,得知匈奴联合后的首领单于并未东去,遂自领精兵疾进,令邓敖、赵广从东路迂回策应。

        杨超行千余里,穿过大漠,与早已布阵的单于本部接战,杨超先以兵车环绕为营,稳住阵脚,随即遣5000骑出战。至日暮,大风骤起,沙石扑面,杨超乘势指挥骑兵从两翼包围单于。

        单于见隋朝军队很多,兵强马壮,自料难以取胜,率精骑数百,突围向西北逃走,匈奴军溃散。杨超急派轻骑追击,自率主力跟进。直至颜山城,歼敌一万九千人,烧其积粟,迫使匈奴退却百里。

        杨超知道若是深追敌军恐遭埋伏,于是退回北部边境,派斥候打探敌军军情,伺机而动。朝廷之上有大臣言取得此战果即可保边境数十年安宁,遂上书请求杨超撤军回朝。北部当地的百姓刚刚经历旱灾,并无多少余粮,全靠朝廷赈灾才得以度日,却还是自发送粮草给杨超大军。杨超谢绝了北部百姓的粮草,于百姓面前立誓“不灭匈奴终不还”,后上书言明决战之心。

        陈公瑾逐一驳回大臣奏折,于朝堂舌战百官,杨超也得以准备进行最终的决战。于此同时,前首辅徐亮于家中病逝,享年六十三,追谥文忠。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