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单姑太坐化成仙
大清光绪五年,单姑太受到圣旨旌表额以匾牌御笔“向善孝义”,单姑太给三姓庄带来了无上的荣耀,让三姓庄沐浴在向善孝义的氛围之中。大运河,还有依偎在她身旁的荷花塘,袅袅炊烟的四合院,如砥的田野上翠绿的庄稼,更有那村周几个水坑中悠悠荡荡的芦苇,好美!好美的三姓庄!三姓庄好美!
时光荏苒,到了光绪27年秋天,单姑太坐化成仙,寿年71春秋。诵经声,钟磬木鱼之声和檀香散发出幽幽的香气一起,从充满单姑详、平静与慈善的灵堂中,飘向三姓庄的每一个角落,送到每个人的心中,三姓庄在佛号声声中同沐慈恩
方圆百里的佛友来了,与单家世交也来了,尤其是三姓庄的张姓、韩姓、李姓家族,他们或以亲属身份,或以受到单姑惠而怀有报恩之心都来忙活葬礼上的各事项,他们诚心诚意的来祭奠单姑太,单姑太一生广结善缘,犹言布施,散尽千金,致力于传播佛教,教化乡民以善为本,推崇科学、崇尚和谐,维护皇权,与道教和儒教共生共荣。
单姑太的葬礼最特别之处在于以官方料理为主,时任知县廖炳枢带领主簿、礼房全体衙役共计一十六人驻扎三姓庄,亲自操办单姑太葬礼事宜。在宫中已经升任后宫太监回事的静海籍大太监张兰德(小德张)专门差人前来吊唁,带来用蓝色签封好的礼金,在正中的蓝签上写有quot奠敬壹佰元quot的字样,并附有挽联一副,上联曰:“一世三姓庄尘缘皆了归净土”,下联是:“终生运河畔宏范犹存利人天”。宫中的小德张,尽管早年听到、看到,甚至亲身经历了诸多人世间的丑恶、欺凌和不平等,由于他本质是个心地善良、心慈手软之人,从他内心深处始终渴望友善,渴望人与人之间的那种善良和真诚,即使是在他权倾一时时,只要不是那些恶人逼得他走投无路,他都会以德报怨,在居高临下时也没有对过去的所谓仇人进行报复,而是得饶人处且饶人,他内心深处就是不认输,有点要强,还有点聪明,以至于深谙世事,绝不像有的人说的,或者有些书上写的那样小气、龌龊和卑鄙,写小德张坏的人,大多是为了某种需要,故意想丑化他。小德张始终惦念着家乡,没有忘记家乡,是个有情有义的人,就是静海周边几个邻县的大成、文安、青县、霸县在宫中的太监,他都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照。小德张在隆裕皇后执政成为总管太监时,对像李莲英那样在慈禧死后失宠的老太监也多有照顾,另眼相待,颇有人情味,他还给老家静海的吕官屯村捐资修庙、建学堂,对静海县也在多方特别关照,他以家乡大运河畔涌现出像单姑太这样从善如流、教人向善,致力于弘扬佛法的人物而自豪和骄傲,在思念家乡之时,常常和同僚们谈起家乡的单姑太,讲述单姑太的事迹,当闻单姑太仙逝,内心失落了多日,本想亲自前往吊唁,怎奈宫中的规矩和自己的身份,只能委派心腹前往,那副挽联就是小德张亲笔书写。
单姑太盘膝端坐在荷花缸内,缸内放置了用黄绸缎子包裹的檀香包、石灰包和用大运河畔各种植物烧制的草木灰包,精美的坐化缸缸体用酱色陶土作胎骨,外面施以黄中带绿的青釉,色泽晶莹,在缸体表面绘有仙鹤、祥云、荷花、菊花、凤凰、兰花六方图案,立体感很强,造型十分精致,图案上方刻有“佛光普照”“福禄寿喜”“阿弥陀佛”。
光绪二十七年农历七月二十九(辛丑年丁酉月壬辰日),单姑太出殡。单姑太出殡那天,来观看出殡的人围了里三圈外三圈,十里八乡的人们都来了,目睹出殡的盛大场面,出殡当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大家都说单姑太已经得道升仙了。单姑太葬礼祭文由知县亲自诵读,单姑太的坐化缸安放在十八抬大轿的中央,抬轿人员是由单家、县府和佛教界人士共同商定:单家宗亲四人,佛教界代表四人,知县廖炳枢率官吏四人,三姓庄老乡亲张姓和韩姓各两人,大运河沿岸乡绅和知名人士各一人。出殡的队伍先行环绕三姓庄一周,然后去往单家林地,出殡的队伍依次为铭旗、孝灯、吉灯、放生笼、铭旌、香亭、像亭、魂轿、纸桥、乐队、安放坐化缸的十八抬大轿、单家宗亲、佛友、金童玉女、送葬亲友,清净无染、悠然洒脱、震撼的佛教音乐萦绕着缓慢行进的出殡队伍,出殡队伍的两侧不时有三姓庄老乡亲们摆出茶桌路祭,茶桌上摆满了各色时令水果、素油点心和茶水。
单姑葬在单家林地中央,坟墓的堆土取自大运河沿岸,高九尺九,周长三丈三,坟顶镶砌黄色琉璃圆顶、四周包裹三姓庄东南六里处烧窑盆村烧制的大青砖,底座由一百九十九块刻有莲花图案的汉白玉垒成,坟墓的周边由内向外依次为爬地松、长满芦草的空地、柏树、杨树,整个坟墓掩映在茂盛的树林中,坟墓的东南侧,安放着雕刻着莲花图案的汉白玉供桌。
单姑太仙逝了,但单姑太坟墓供桌上的香火没有断,单家后人祭奠,佛友祭奠,所有来祭奠的人都缅怀着单姑太的“向善孝义”。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