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续1
彤贵妃和单姑太姐妹二人在大运河的大堤上还一起共同诵经,说来也是太神奇了,当姐妹二人诵念《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礼毕之时,大运河的河水水位眼见着就慢慢回落,水流也不像前几天那么凶猛了。单姑太和众佛友邀请彤贵妃下榻三姓庄,彤贵妃婉言谢绝了,众人也理解皇家之人的规矩严苛,再者,彤贵妃不想惊动地方官府,更不想有扰民之嫌。姐妹别离之际,单姑太呈彤贵妃三姓庄荷花一盆,彤贵妃赏单姑太霞帔一件,并命执笔记事太监记下此事,以示静海府衙和百姓单姑太乃皇亲国戚。
大运河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三姓庄和运河两岸的百姓免遭了水患之灾,尽管此时的大清朝已经是千疮百孔、腐败不堪,到了摇摇欲坠的地步,但老百姓似乎对这个国家的命运也不怎么关心,因为这个国家也从来没有拿他们当过什么,它的好坏是爱新觉罗他们家自己的事情,前些年南方那轰隆隆的鸦片战争的枪炮声也没有引起人们什么变化,倒是单姑太诵经祈求神灵保佑,挺身而出,打坐于大运河最危险之处的义举,还有单姑太和皇家贵妃结拜的事,成了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人们对单姑太充满了佩服和羡慕,佩服单姑太的慈爱之心,羡慕单姑太有福气能和贵妃结拜成为姐妹,人们思来想去,这一切善缘似乎都是佛之所为,从此运河两岸的人们吃斋念佛、积德行善、乐善好施的愈来愈多,佛教日益得到发扬光大。归于平静的大运河,还是那样滋养着三姓庄,三姓庄的百姓依然在期待着风调雨顺和税负的不再增加,人们还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着。
单姑太家在三姓庄算得上是一户十分殷实的耕读世家,家里除了趁三十亩水田、一方荷塘、一块菜地外,还趁六十亩的树林子,树林子里面不但生长着杨树、柳树、榆树和槐树,还有松树,尤其特别的是,每年的春天,总有一只凤凰来到林子中待上三、五天,然后在林子中央的上方盘旋几圈飞向南方,十里八乡的人们都对这事啧啧称奇。每年的夏天,单家的林地中总是长满各类蘑菇,说了也奇怪,这片林地中的蘑菇,无论长成什么样子,什么时间长成的,都是无毒的,都是可以吃的,而且十分美味,三姓庄的乡亲们可是没有少吃这片林子中的蘑菇,佑后爷从来不阻止三姓庄的乡亲到林子中采蘑菇,甚至邻近村庄的人们去采摘也是可以的。三姓庄的孩子们玩耍最愿意去的地方就是单家林地了,每年的春天,林子中的那翠绿翠绿的榆钱、香喷喷的白槐花,是孩子们的最爱了,有时还真说不好是三姓庄养育了三姓庄的孩子,还是那片林地养育了三姓庄的孩子,但有一点人们从心里认可,不论是三姓庄,还是林子,不论是三姓庄的人,还是三姓庄的地,都是大运河给的,没有大运河就什么都没有。
时光荏苒,自彤贵妃和单姑太结拜,已经过去十几年了。这些年,静海的历任县令对单姑太都是崇敬有加,三姓庄由于单姑太的盛名也沾光不少,先是道光二**,当时的静海县令张棣把强加给三姓庄的额外税赋统统免除了,下一任县令,山西赵城人刘煦,接着又是亲自步行到三姓庄跪拜彤贵妃赏给单姑太的霞帔,指派儒学训导义务到三姓庄教授四书五经冬三月。最会来事儿的静海县令应该得说是咸丰七年那个贵州天柱人杨昌江了,每年的正月十五起,杨县令把三姓庄周边三十里以内的各种花会统统集中到三姓庄中,在三姓庄热闹三天,所有资费都有衙门承担,正月的三姓庄好不一番热闹。有杨官店、曲家庄的高跷,翟家圈的小车会,唐官屯的王八会,最有看点的是刘下道的灯花,根据传说,礼花在夜晚能够在空中幻化出各种图案,有动物的、植物的,还有神仙和妖魔鬼怪的,栩栩如生,绚烂至极。随着时光的流逝,单姑太的修行也愈来愈高深,自幼年养成的低调稳重、不张扬的性格和善心,使得更加严于律己、善待周边的一切人和物,跟随单姑太念佛的周边附近村庄的佛友,也由当初的十余人发展到一百多人,还不包括远方慕名而来的访客。三姓庄周边几十里的乡风村风有了明显的改变,佛教和儒教相互交织、互相渗透,使得人们向善之心愈发的浓郁了,尽管当时的大清朝已经闹腾的不行了,南方的洪秀全一干人等蓄势待发,但在摇摇欲坠的大清版图上却升起了三姓庄这样一团人间暖意。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