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4章 仗义每多屠狗辈 负心多是读书人 (2 / 4)
        第二次北伐:永历十三年(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十七万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攻克镇江、洲,接二连三取得定海关战役、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斩杀满州正白旗主力四千余人。

        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南一时震动,百姓纷纷剪去发辫脱去旗袍并哭声言道:「时久不见大明衣冠矣!」

        明郑政权军队可战、能战,勿庸置疑;但包围江宁府城时,骄慢之心起,士卒与家人共同游戏于江边,晒捕鱼毫不戒备,遭到清军绿营次级弱旅数千突袭,即被一击而溃,数万陆军几乎全被歼灭,大败而回,实属不可置信!

        但其实水师并未受损,却连会同作战的友军,已攻入安徽的兵部尚书张煌言部也不管不顾,害得张煌言部只能化整为零,由陆路攀山越岭,辗转千余里路逃窜回浙东,但已十不存一,差点立即解体。

        明郑政权对友军见死不救,做起来越发顺手,毫不愧疚。

        四、台湾地区缺乏战略物资,无铜、铁矿,亦无马,因马匹在高温潮湿的环境照料起来非常困难,容易罹患皮肤病及腐蹄症,因此无法养马,煤矿只在北部有一些,但质量差,不适于炼铁。

        而且人口太少,估计只有十万不到吧!即使父亲使出浑身解数,戮力拓展开发东宁以外地区,十年后也难达二十万,人口太少要养近十万水、陆大军,人民生活太苦了。

        以上对明郑政权的评论,皆是肺腑之言,自认属持平之论,实无诋毁之意,请父亲大人给予指导。」

        陈永华听如此一番有条有理,又层次脉络清清楚楚的言论,实在无法辩驳。但是,第一次听到对明郑政权的批评如此严厉,一时实难以接受,但又确实是有条理、有次序、有凭有据、合于逻辑、鞭辟近里的推论与创见。

        顿时,面色沉重道:「我儿的见解有理,鞑气候已成,神州沉沦恐已无法避免,这反清复明的大事,实在是艰难得很啊!我等若能捐弃成见万众一心,尚有可为,但如你所言,难啊!」言毕,忧心忡忡的低头思索起来。

        思考须臾,陈永华似是下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已恢复其一贯湛然、冷静、镇定的神色,再度言道:「我儿如若心意已决,为父仅能鼓励你,在艰难中奋起,必须要能百折不挠坚持下去,突破每个难关才能成功。

        国姓爷当年兵败江宁,陆师将领大多被俘,校尉以下士卒则溃散四窜,为父为了延续反清复明的火种,在退回台湾之前,曾奔走江湖,联络溃兵及江湖豪杰,设立了天地会。

        为父便是天地会的总舵主。天地会现已发展至四万余会众,潜伏于神州大陆各地,将配合延平郡王的大军,伺机起义。」

        罢,从怀里掏出一块圆润光滑的玉石,递给了我,但见玉石上,刻有一只栩栩如生奋起的白鹤,继续道:「我儿既已决定开创新局,国姓爷对我有知遇之恩,我自己留在东宁地区继续奋斗,乃是义所当为,成败也在所不计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