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百二十三章 祝乐山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正文 第六百二十三章 祝乐山 (1 / 5)
        
?为不显自己心内急迫,李之并没在当天下午就前往四明山洞,而是陪着客人们四处游览。

        不得不说,相比见惯了的山体秀丽,山峰林立,风光宜人,李之更喜欢这里的文人气息。

        由于众多文人墨客慕名游胜,兴情所至,吟山咏水,题诗寄情,四明山上下,均四处可见有有名姓诗人题跋的诗文巨作篆刻于岩壁。

        当然这类感知只有他一人具有,因为其中的很多诗人,在当时名气并不显赫。

        而且关于四明山著名诗句,大多数还未出现,但为此地的山景美色纵情吟唱的文风盛行之势,会延续近千年之后的清末。

        或许李之此时到来,是此间文风繁衍的初期,这时候观来,并无太多已富盛名诗文大家之作。

        但显然目前诗文氛围,已让四明人结社吟咏成为一方风气,因为几乎每一处诗作处,均围聚着大批文人墨客在品头论足。

        独有李之深晓,从晚唐国宁寺的住持宗亮开诗社以后,明州相继出现过五老诗社、月湖诗社、林泉雅会、遗老诗社等很多诗社。

        之所以他记忆如此深刻,是因为自这些诗社内出现了太多历史上的著名诗人。

        譬如北宋舒亶、罗适,南宋楼钥、高似孙、高翥、吴文英、汪大猷,明清有屠本峻、屠隆、王阳明、黄宗羲、万斯同、沈时颖、叶炜、徐时栋等等。

        见李之如此重视这里的文人气氛,四明山有位主持提到请他来著诗一首。

        他心内本有犹豫,怎奈清绮、瑜然、庞啼均向其投来期待的眼神,便是不太感兴趣的懿懿与阿菲法,也同样一副热切模样。

        还未等他开口,随同游览的四明山道人,已经将纸墨笔砚准备好。

        见其一副惊诧表情,尚清主持笑着解释:

        “因四明山有大批文人学士乐意于此,对这等道侣栖止之地是个极好的宣泛机缘,故而几乎山上哪一名道友都随身携带四宝,就为了方便这些墨士灵感及时留注!”

        李之心下暗自感叹,都说四明人擅长生意头脑,这些道人们也是思路极其灵泛,如此一来,四明山想要不出名都不行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