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三九章隋宫旧藏,第四四零章不全之书 (2 / 2)
《四库全书》耗时之久,耗费人工物力之多,禁毁书籍数量之庞大,的确是有史以来的世界之最。面对这样一部完全不能以“全”来定义的《四库全书》,张辰越发根绝无奈了,这部书实在是不好定义啊。
张辰见识过的宝贝和古物,要比一般人多出太多,从他开始跟着张百川学习收藏知识开始,这十几年以来上过手的物件也要在数百万了,却从来没有对某一样玩意儿产生这种纠结的情绪。
乾隆编修《四库全书》本就是抱着寓禁于征的目的来的,也的确禁毁了大量的传世名著和科学著作,让天下间除满清鞑子外的百姓都变得更加愚昧和愚钝,使得华夏一脉在世界大格局的竞争中节节落败,以至于被一向以华夏天朝上邦为宗主的倭奴都骑在脖子上拉尿,这可是无比大的罪过。
但不可否认的是,客观上《四库全书》也的确整理出了一批相对重要的典籍,开创了中国的书目学,在文献、文物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
价值也有,罪行也有,在保护和整理了部分典籍的同时,却是毁灭了更多的典籍和著作。如果不是编修《四库全书》,那些被毁禁了的东西也许能够流传下来,或者那些被整理出来的东西也有可能失传了,在编修《四库全书》的功过这一点上,是最难做一个评断的。
在张辰看来,这件事的罪要大于功,而且是大得多。即便整理出了这么一部超级丛书,但是满清鞑子政府对于百姓依然是采玉愚民和奴役政策,有再多的科技出现,有更好的科普读物出版,也基本不会对整个社会文明的前进起到多少的推动作用。
别忘了满清鞑子在华夏可是少数民族,和汉民族比起来完全不成比例,更不用说是正比例了;即便是和其它一些相对大的少数民族相比,也是完全不成比例的。
而这些民族的科技基本上都要比在明朝中后期还都处于半圆式状态的鞑子更加先进,民智也要更加的开化一些。想要在这种大环境下坐稳了好皇帝和统治阶级的宝座,就必须让所有的被统治阶级比统治阶级更加愚昧和无知,让他们完全回到原始社会的状态,这样才能有一个稳固的天下。
但是他们却忽略了,也许本来就不以为,在万里之外的欧罗巴,经过了大航海时代的积累,经历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后,那些被称为“茹毛饮血”的番鬼,已经完全摒弃了长矛大刀的战争模式,用鞑子们一直都唾弃和禁绝的异端和奇淫技巧,用伸手鞑子喜爱的“福寿膏”,就能敲开“大”清朝的国门,实行当时世界上最为流行的殖民统治。
在张辰的内心中,对于这两套整套的《四库全书》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只不过是小小的锦上添花而已罢了。
一来大量的孤善本、秘藏本这些珍稀古籍,都是十分娇弱的物件,不适于公开传阅或者借阅;二来这《四库全书》并不是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至少有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和文澜阁四部不是很完整的在四间博物馆院和图书馆就有收藏,虽然没有这两套如此的全面和完整。
并且这部书能够借鉴的地方的确不多,里边收录的所有书籍,除清代之外的张辰手里可以说差不多都有,甚至比这里边的还要多一些。而那些清代和清代之后的书籍,张辰这两年连收带买也淘换的差不多了。
若不是这两部书的成书时间不同,里边会有一些修正和补改的地方,张辰心里甚至都考虑过,这两部书是不是有必要都进行影印、录入和扫描。这么一部可就是数百万页,所需要的纸张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就算是扫描储存和文字、画面录入,所占用的硬盘空间都是一个很大的数字,连带着唐韵的中心服务器都要进行扩容,这还不说需要的人工代价呢。
所以说这书对于唐韵或者张辰来说,最大的意义并不是在实用方面,反而是在提高名气方面了。这种原始装裱,原始包装的《四库全书》,还带着同时和后期加入进去的《四库全书荟要》、《四库全书总目》等配套书籍,要比其它地方的完善了许多。
能够在同一间图书馆内收集数十部大部头典籍,现如今世上也就唯独唐韵的文稿中心这一家了,如今又多了两套完整的《四库全书》,名声上肯定是要更加高升的,就像宁琳琅说的那样,但是靠着这一座文稿中心,张辰就当得上世界第一收藏家这个称号。
对于这些虚名,张辰以像是可有可无,他师承陈氏一门,就注定了要成为一个标准的实干派。内心的理想和奋斗的目标,以及打出的旗号,都要保持高度一致,那就是为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壮大而不懈努力。未完待续。。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