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压力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压力 (2 / 4)
        真要到了那时候,一出兄弟阋墙的祸事势难避免,还成为“国府”、蒋某人用以向世人展示中共破坏统一抗战的实例。

        斟酌再三,集体做出要求吴毅北返的决定,较为委婉地指出,国民政府集中大规模精锐部队,单是德械师、苏械师就二十余个,不至于出现大溃败局势。

        与其困坐沪宁杭引起不必要的摩擦,不如适可而止脱身北返,加入到抗击日寇对华北、东北攻势的行列。

        毕竟他们不是穿越客,认为有国民政府百万大军云集沪宁杭及周边地区,哪怕用牙咬也能将部署到沿海洋面、岛屿上的鬼子吞了,犯不着将愣子同志所部置于险境。

        说实话,吴毅要不是穿越客,打死也不相信,蒋委座、“国府”有将百万大军玩残,继而敞开国都、撇下失魂落魄军民任由鬼子屠杀的盖世本领。

        对于一个真正有担当、有军事常识者来说,预先知道“历史”,并不是绝对优势的好事儿、金手指。

        吴毅接到这封电报,首先为中央的护犊之情、大局观感动,这样的决定,保存实力的嫌疑有,更多的却是出于国家、民族大义。

        若不知蒋委座、“国府”惯有的盖世神功,当然是拢拢新老部队,渡江北上回根据地。

        相信这样做,必能得到各方一致好评,说不定蒋委座心情大好之下,还能给个什么赴援有功过失概不追究的奖赏。

        甚至可能连小鬼子都觉得,这个莫名其妙的死对头终于自动滚蛋了,是不是该考虑一下,发一枚帝国樱花勋章意思一下。

        鬼子不是傻子,从热南到北满,再到此次上海吃大亏,都与这个姓吴的“抗匪”有莫大关联,知道想要达到攻略沪宁杭的战略目标,此人所部留在此处绝非好事。

        之所以列为必须严惩的“战争罪犯”,作为“日中和平”先决条件之一,并非真的认为国民政府能够应要求予以惩处,而是以此暗示吴毅及所部继续留在沪宁杭地区,“和平”则绝无可能。

        按照支那国民政府历来表现,但凡日方要求惩处、撤换的人员,基本都是没什么好下场,不是被罢黜,就是被调离,鬼子相信这次也不例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