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压力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压力 (1 / 4)
        针对特勤旅冒名顶替赴援,取得上海之战佳绩,却造成蒋委座、“国府”有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后快的意图,延安连发三封急电,间隔均未超过一天。

        第一封还只是主席个人名义,要求吴毅注意团结抗战方式,不要过于刺激蒋委座,以免急于求成适得其反。应该是接到蒋委座抱怨吴毅无视大局的电报,做出劝导式的约束。

        第二封则是主席、周**、朱老总联名,要求吴毅放弃“湖山计划”伺机率部北返,以免引起国民政府猜忌,造成全民族联合抗战局面生变。

        特勤旅抽调部分精干,对宋哲元部施以援手,尽可能保存宋部以足够的实力坚守平津地区,顺带缓解沪宁杭危局,中央是完全知情且支持的。

        以主席等老辈的战略眼光,当然不难看出,东北抗联的壮大、热南根据地的逐步掌握,已迫使日寇难有大动作时机。

        只是,这样的局势,是基于宋哲元部、驻防察热两省中央军与晋绥军庞大实力上,也就是抗日统一阵线基础上。

        前提是蒋委座、“国府”别再事急临来乱,闹出掣肘生变的歪招,胡乱抽调已在华北形成有利我方部署的部队,造成小鬼子有机可趁。

        当初慎重考虑吴毅提出的建议,同意将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撤往海南改编为新四军,而且稳住八路军全体将士迫切求战之心,依托边区根据地全面训练、生产备战,努力减少与重重围困的国民政府军冲突,做好团结工作。

        做出如此重大的让步,为的就是尽快达成全民族联合抗战统一阵线,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以求全力以赴抗击日寇。

        如今提议者自己率部跑到沪宁杭地区,密谋依托太湖(湖群)、天目山(山脉)来一场出人意料的联合抗战,这不是刺激蒋委座、拔撩国民政府脆弱的神经,果真在破坏全民族抗战联合阵线么?

        好在老辈领导同志们,不是“国府”那帮货,不至于武断地乱下结论,而是紧急召开军事会议,详尽分析利弊得失,大致局势也就了然。

        觉得如果按照愣子同志的意思,确实能够有效遏制鬼子占领沪宁杭地区、迫使国民政府西迁降格为地方政府的阴谋。

        可问题是,这样的计划不能事先通报蒋委座、国民政府,因为一经“知会”,形同于向鬼子和盘托出。

        不予通报知会,又有谁能保证,“国府”不因猜忌、不因近百万大军在手,邪火上脑地在日寇围观下,来个先下手为强重兵剿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