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9章 大汉与罗马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789章 大汉与罗马 (1 / 6)
        二风在海法港行宫中翻阅着各地送来的奏章,矮几垂一配的宁神香在紫铜七宝香炉中燃烧,冒出袅袅的香烟,因为从海上吹来的风,总是带着一星半点的腥咸。

        这一年冬天的地中海并不寒冷,欧州下一个小冰期要在两百年后出现,目前温暖湿润的海洋性气候是绝对的主宰,环地中海农业带在过去的秋季取得了大丰收,埃及的小麦、大马士苹的燕麦和葡萄干、两河流域的椰枣,堆满了大汉帝国设在各殖民地的粮仓。

        不仅如此,楚风还接到了印度、新大6和国内来的报告:

        德里苏丹国的稻米和长绒棉空前的大丰收,吉亚斯丁尤其感谢东印度公司加强了对鸦片的收购,很多无法种植水稻和棉花的地区已经种上了翼粟,这给德里苏丹国的官仓增加了不少税收,也平息了印度教徒对过高税率的不满”

        苏丹保证圆满完成明年对稻米、棉花和鸦片这三大件的征购任务。

        历时八年的经营,大洋州北部沿海地区的殖民地移民人数达到三十万,五座沿海城市欣欣向荣,百人以上规模的定居点和贸易站已经有了一百七十多处,虽与当地土人小冲突不断,但停留在原始氏族阶段的原住民完全无法抵抗文明的力量”

        以汉蒙两族为主的移民主要展农业和畜牧业,收获的羊毛每年都比上一年成倍增长。尤为可喜的是,现了好几处质量极好的高品位铁矿。

        工业上,新大6殖民地最初只有单纯的采矿业,大汉商人从国内高薪雇请熟练矿工,加上从南洋招募的劳工。以及不时从西征前线送到的战俘苦役犯,大规模开采内地较为缺乏的优质铁矿和有色金属。

        很快,商人们就现这样做并不是最聪明的。船舶技术的进步固然使海运成本大幅下降,但在当地建设洗选厂,把经过洗选的精矿送回国内。不是节约了运输成本,更加有利可图吗?

        于是在袋鼠和考拉好奇的注目下,第一座矿石洗选厂矗立在新大6的荒漠上,秉承同样的思路。闽广陈家投资了两座羊毛梳洗厂,徽州祝氏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他们出资建设的、新大6第一家钢铁厂已经在三个月前破土动工一直接加工出钢铁成品,比运输精矿石的成本更低。

        定居者的增加、市面的繁荣,文明必然随之传播,就连主管文教、科举的曲海镜文天祥等人都没有想到,《四书新解》和《五经新编》在新大6的销量会达到一个惊人的数字。

        移民身在异乡,情念故土,传统文化就是他们的根,接触到愚昧落后的土人之后,那种对自身文化强烈认凤的情节,也就越的凸显。

        学堂在新大6的移民城市和定居点遍地开花,从国内运去的书籍一下船就会销售一空,就算不识字的人也会买上几本搁在家里,“我是睁眼瞎,可焉知我儿子将来不进学堂读书认字呢?现在多买点。也叫他先闻闻书卷气!”当地土人还停留在氏族公社阶段,性情凶悍野蛮。但火枪和皮鞭总能让最暴虐的家伙老老实实,何况大汉商人给劳工开的价码并不低,于是有的土人部族因为冲突被帝**队消灭,也有的部族选择合作,承担挖土方、搬货物之类的简单劳动。

        殖民地政府有位书生气很浓的官员特意在报告中提到,今年破天荒的有三位土人孩子进入小学校学习,和大汉移民的孩子一起做着加减乘除,诵读着《四书新解》。

        起草报告的官员显然把这件事当作凤凰出现、朱雀飞天之类的祥瑞。“吾皇德昭日月圣记广化小蛮夷禽兽之属犹口诵圣贤之书。似此非尧舜治世不能见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