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紧急战备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五章 紧急战备 (2 / 2)
        在这些天的日子里,先前潜伏下来办置的米铺,盐铺,布店等,均没有开门,而城中原有的米铺,则依然是营业中,但米价,盐价这些日用之物的价钱,却在节节攀升之中。百姓,乃至一些富贵人家,都开始囤积这些物品了,一些谣言开始涌动,不满情绪四处滋生着,很多人甚至开始后悔没有出城了。

        但段鹏依然不为所动,他还是每天做着那些清查,归拾物件,都分类放置在一起,派遣专人看护。中间,他只去了一趟设在蛮莫城里的“怡昌钱铺”,听取了新从陇川钱铺调过来的,年轻大掌柜胡瀚匀的禀报,并察看了库房里面堆积如山的银票及小票。这些物件,都是按段鹏的吩咐,提前大量单独印制出来的,并未在腾冲卫及陇川流通过。

        五天后,米价,盐价已经开始涨到了令多数百姓无法承受了的地步,段鹏这才开始宣布,其来蛮莫城的第一个通令!

        战略物品营运令!具体说来,就是因战事的缘故,城内的,米,盐,肉等日常之物,转为衙门派人接管。

        与此同时,经过多次清查,段鹏在城内开办了多处的学堂,由衙门布告全城百姓,五至十三岁之间的男女幼童,可以不花银子的在此念书,每日给中晚两顿饭吃;而对于十四至二十三岁的男人,可以参加军营里的念书加训练,各半天时间,同样给予两顿饭;五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女,可以每天吃两顿饭,都由衙门供给。但对于二十四至四十九岁的男女,衙门则采取了雇佣的形式,安排他们干活。

        而这些措施,都是自愿的,百姓们可来,也可不来的。

        如此一招,穷人家百姓的焦躁心绪开始慢慢消停了,既然是饿不死,有条出路,瞎折腾的人就少了。

        而在幼童念书方面,段鹏提供的是,“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偶尔,也会让炮营的军士们教他们一些“九章算术”的内容;而对第二个层次的那些男人,则按个人的念书及体格水平,分为了多个不同的群体,分别由不同的军士教授,下午的军事训练,是由骑兵营的军士教授他们,如何使用长枪;对于雇佣来的男人,衙门给他们找的活是,把城中的空地上,无论谁家的地,全部种上蔬菜;女人就安排他们进军器所,学着把拿隆的火药和弹丸包置起来,做成纸壳弹药,或者让他们缝制清洗将士们的衣裳。

        段鹏的这些很“奇特”的举措,将士们没人想到做这些事的目地,只有那位滞留在城中的陈少东,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段鹏是在以“粮食,盐巴”这些东西做“武器”,在做着什么事。

        而对于段鹏来说,他的心里就十分的清楚,任何一种事物的演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汉人多年来形成的“认识”,要想让他们陡然去彻底“改变”,无异于水中捞月。只有先用生存“威权”的法子,强迫他们先去接受一些观点,再用“制度”去固化,这样逐步的从内心上去接受。

        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这“五字”贯穿于整个中华伦理的发展,是华夏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基石。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