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九四章孔学孔家 (4 / 4)
这种情况的根源,当然与明朝的科举制度有着直接的关系。
那些只读四书五经的书生们,即使经过了层层选拔考了进士,对于这个时代大明朝内外面临的形势,也仍然是一无所知。
这样的人,你让他处理内部的事务都不放心,更别说放手让他们去处理外部的事务了。
所以,不管是接见那些葡萄牙满喇加总督府的使者、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巴达维亚总督府的使者,又或者是耶稣会在华的传教士,还是像如今这样,接见对马藩的使者,所有这些与大明朝外部世家打交道的事务,他都只能勉为其难亲力亲为了。
而且这样的局面,一时半会儿也是改变不了,不是他不想改变,而是任何人都做不到快速的改变。
如今崇祯三年天下各省的乡试,都已经结束了,各地新科举人的名单也已经陆陆续续地送到了京师的礼部。
在这次各省的乡试于八月旬开始之前,崇祯皇帝也曾想着,下旨给南北两京的礼部,对乡试的内容多多少少采取一些变更。
但是想来想去,还是放弃了,最后一切还是遵循旧制进行。
如果他非要以圣旨的形式来改变这个东西,倒也并非一定做不到。
但是在改革和重组南北五军都督府的关键阶段,在大明朝北方的干旱已然未曾缓解的情况下,他还是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好。
想来想去,便硬生生地压下了心头的冲动。
由科举联想到了孔学,由孔学联想到了孔家的衍圣公府,同时也联想到了原本崇祯三年获封太子太傅的孔胤植。
在崇祯皇帝天马行空浮想联翩的时候,毛维张带着那个费扬果来到京师陛见,于是崇祯皇帝便将这个无法安置的费扬果顺手扔给了衍圣公府,看看这个衍圣公府能不能真的变夷为夏。
本书来自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