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核潜艇的明天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三章 核潜艇的明天 (2 / 4)
        到第二次印度洋战争迸前,中国海军已经认识到,仅通过提高动力系统功率来提高潜艇航,已经行不通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中国海军开始重视全电动潜艇,并且降低攻击核潜艇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要知道,只需对高持续航行能力没有过高要求,全电动潜艇完全能够取代攻击核潜艇。

        只是,全电动潜艇也存在同样的问题。

        当时,海军通过计算机模仿,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用泵**推进器的时候,潜艇在四十五节时的噪声高达一百六十分贝。

        这是个什么概念?

        设在关岛的美军水下监听系统就能觉从那霸港出来的中国潜艇,没有任何一种潜艇能在这么大的噪声下活动。更严峻的是,巨大的噪声也大幅度降低了潜艇自身的探测能力,等于成了聋子。

        明显,海军需要一种愈加安静的推进系统。

        当时,在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突破,即磁流体推进系统。

        从理论上讲,磁流体推进系统没有运动部件,因而不会产生空噪声,能够把推进系统的噪声降为零。虽然现实与理论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在潜艇航过三十五节之后,磁流体推进系统的静音效果非常明显。在二零四五年之前,中国海军的理论研究表明,磁流体推进系统能使潜艇在四十五节时的噪声降低到一百一十分贝以内,如果辅助其他降噪措施,比如采用仿生消声瓦,优化潜艇的流体结构,有足够的把握把潜艇的噪声强度降低到一百分贝以内。

        能够说,低于一百分贝是最低要求。

        如此一来,就只能在磁流体推进技术上做文章了。

        问题是,到二零四五年的时候,中国海军的几台测试设备的能源利用效率只有可怜的百分之一。

        也就是说,当时磁流体推进系统只能把百分之一的能量转化为推进力。

        这是个什么概念?

        从理论上讲,要把一艘水下排水量为一万吨的攻击核潜艇加到四十五节,并且保持这个度航行,推进系统的输出功率至少需要达到一万五千千瓦,也就是十五兆瓦,因而动力系统至少需要一千五百兆瓦的输出功率。

        毫无疑问,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泰山”级航母的两座反应堆的输出功率也就一千多兆瓦。以当时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在一万吨级的攻击核潜艇上安装两座JH-44型反应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