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北京政府 (3 / 9)
当时有一种理论,是说:**事业非袁世凯不易成,袁世凯不是曾国藩、胡林翼,**党人不要把他迫着走曾、胡这条路。今日大势,不是**党和清廷的问题,而是**党和袁世凯的问题,袁世凯的问题一解决,**就成了,而袁世凯的问题只是条件问题,不是原则问题。
大概过去袁世凯尊崇立宪的形象深入人心,使得**党人宁愿相信袁世凯,也不愿意相信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的程李系——李安生的改革政策多少影响到了许多阶层的利益。
东北宣布独立,东北军入关并且向蒙古进军的消息传至南方的时候,正是袁世凯与**党人进行和谈的时候。
和谈开始后,南方代表军方面)提出一个和谈的先决问题,就是北方代表(清廷方面)必须首先承认民主共和制的国体问题,这是**的目的,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谈,则无和谈的必要。
而东北军入关的消息传来之后,各方震动,都认为和谈将会发生某种不可预料的变化。
十二月六日下午六时段祺瑞正式照会驻汉口各国领事,宣布自现在防区撤退一百里,以表示北洋军对谈和的诚意。
此时孙中山等人赶到了武昌,与黄兴等人进行磋商,希望能够找出对**党人最有利的办。
如今在程李系的带头下,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割据自立的苗头,这是**党人最害怕出现的,也是北方政权最害怕看到的,双方都有共同的义务,那就是在民主的大旗之下,维护中国的统一。
这是一大隐患——军阀割据,而另一个隐患,则是对民主盲目的乐观。
孙中山见到无数的**同志只注意选总统、组内阁、制约,和他所规定的**方略:“三年军之治,六年约之治,然后进入宪之治”,完全背道而驰。
加上独立各省各自为政,散漫而无组织,**军力亦不够强大,财政情况更无把握,要想在这种情况下组成一支强大有力的**武力北伐,将袁世凯的北洋军摧毁,是很不可能的,于是他也转而求其次,便是“用袁以倒清”,使**暂时告一段落。
而之后,东北军入关入蒙,强势已显,袁世凯君主立宪内阁已经是岌岌可危,**党人迫切的需要联合袁世凯,尽快逼迫清廷下台,组建中央政fǔ。
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孙中山并没有接触过李安生,他直觉的认为,程李系是最大的野心割据团体,**统治的另一种形势的复辟,袁世凯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