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0二章 歉疚 (4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0二章 歉疚 (4 / 5)
        如果从总体情况来看,由于相对庞大的人口基数,不仅是粮食、就是穿衣上,我们这个东亚之国过去在很多时候都存在相当的不足。并且这种不足,随着人口的膨胀,越来越严重;因为历朝历代所处的“当时”,就没有那么多的耕地可以用于种棉、麻等,来满足天下人穿衣所需。

        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所以成为名句,流传千古,在历代有识之士中产生共鸣,就是因为它是对世情的真实写照。

        后世共和国解决穿衣这个问题,早期采取的是配给制、即“布票”的做法,而最终的解决,是在石化工业发展(即金山等石化企业投产)、所谓的“化纤”大量出现之后,方才满足了国人的穿衣所需。

        棉花被引进这个东亚之国后,其种植逐渐蔓延到江南、甚至是岭南,但麻烦在于江南、岭南相对更湿润的气候,使得棉花在生长的过程中极易发生病虫害,故此总体产出始终般。

        (即使是到了二十世纪末,棉农依然非常辛苦,栽培采摘不提,棉花生长期间,他们更要经常地在棉田里打农药,才能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并且棉花作物本身的另个特点就是:亩产极低。

        因此,假如您处于中古时代的战时期间,不仅要控制棉、麻、毛等物资,尽可能地收集它们更是必须的。

        ------------

        在某人的盘算中,设立松江郡是杜浒军情司在北方行动的后续环。因为至少在另个时空中上过地理课的他知道,松江、即后世的上海,它在地理上的独特优势就是:它不仅处于这个东亚之国漫长海岸线的中部,并且到东亚其它主要港口的距离大致还是差不多的;此外更由于有长江水道的存在,货物从松江相对要更便利地抵达广大的内陆地区。这其实就是上海在海洋贸易时代赢得亚洲金融、贸易中心地位的主要原因。

        松江在地理上还有个要点是,它靠近两淮,而两淮地区又是帝国重要的产棉区之,这是后世长三角地区纺织业比较发达的另个重要因素。

        那么从上述这些来考虑,杜浒和军情司在北方招揽的流民、采办的物资,显然在松江地区接收要比再到广州、甚至是眼下大宋最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方便。

        并且如能再就地组织生产,日后更利于转运到前方,至少沿江、沿运河线的军中。

        句话,在掌握了水面的条件下,所谓的松江郡将成个宋帝国人员、生产和物资的转运中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