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五章 出路(续) (3 / 4)
这就是时代的特点,天象和政治纠结在一起,神神道道的。
现在,一旦发生日食,肯定会有人上表陈情,说粮价过低导致谷贱伤农,长此以往国将不国,故而上天示警,“还请陛下为江山社稷计”云云。
更有甚者,会演变为对皇后和太子的攻击太阳(天子)被蚕食,不就是因为有天狗(尉迟氏余孽)作祟么?
这不是不可能,但真要发生了,宇文温不可能当面怼回去,说“这是天文现象,狗屁的天狗食日”,只能想办法化解,找替罪羊。
为了糊弄过去,最多厚着脸皮派人祭天,免掉几个宰执凑数,然后依旧我行我素。
但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总是不好,百姓很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煽动,而宇文温若让天文学正常发展,到后面就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意识形态问题
原来天圆地方是假的,原来大地是围着太阳转,那么太阳东升西落其实是假的,天上星辰都是一个个遥远的星星组成的,所谓二十八星宿都是人们附会出来的,那么
夜观星象、掐指一算便算得祸福凶吉恐怕也只是假的
真的有昊天上帝么?天若只是虚无,那么哪来的天之子。
皇帝,真的有天命在身么?
天文学发展到后面,必然动摇皇权天授的理论基础。
正是因为有如此后果,所以随着明清两代皇权集中,中原的天文学陷入低谷,朝廷不允许民间学者擅自学习天文,而钦天监等官方机构,其吏员渐渐都是世袭。
天文学知识,成了父子传授的家学,再没有新鲜血液注入,不要说发展,原有的知识也在一代代的父子相传中渐渐损失。
皇帝不希望天文学成为公学,不希望各种天象被人用来攻击朝政,索性采取**策,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天文学的发展严重滞后。
所以,宋元时期,中原的天文学依旧位于世界前列,到了明代,朝廷就得靠色目天文学家来参与历法的修订。到了后来,甚至连历法的修订都只能靠外来的西阳传教士进行技术指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