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九章 九州结界立,大禹功成身退 (2 / 5)
商均和大禹领着一干人等朝着九爪神龙消逝的地方拜了九拜,随即带着舜帝的遗体,回转国都,宣告天下,举国大丧!
大丧之后,依照舜帝临终前地旨意,商均登上了共主之位。为了避嫌,大禹躲避到阳城,但天下的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朝见大禹。在诸侯的拥戴以及三番四次的较量之下,商均退位让贤,五十三岁的禹正是即天子位,以安邑(竟山西夏县)为都城,国号夏,姓姒氏,史称夏禹。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改定历日为夏历,以建寅之月为正月。
夏禹接位后,中原各部落逐步形成以夏族为中心的领导集团。夏禹在这个集团中的地位已初具王权性质。他让治水时专司刑罚的皋陶制定了一些规定,各氏族部落如有不听号令者,就要以刑罚来惩办。
当时,古越部落族长防风氏,总想独霸一方,自称越人各部落之长,不听夏禹的命令。夏禹在苗山大会上当众命令将他处死,并暴尸三天。各地诸侯、方伯深知夏王朝的威力和夏禹的神圣,再不敢冒犯禹王。那些没有参加朝见禹王的氏族部落听说此事,也纷纷向夏王朝进贡称臣。自此夏禹的势力范围达到江淮流域,武功赫赫,震慑天下,人莫不尊!之后,“四方归之,辟土以王”
在治水的過程中,夏禹曾经走遍天下,對各地的地形、習俗、物產,都瞭如指掌。
夏禹重新將天下規劃為九個州(即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进行管理,並制定了各州的貢物品種。
帝夏禹王還規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區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綏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綏三服,進納不同的物品或負擔不同的勞務。要服,不納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則根據其習俗進行管理,不強制推行中朝政教。
夏禹掌权初期,阐截两教回归。上代帝师广成子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在人族重要事务中安插阐教中人,截教回过神来,也自要与阐教争夺权利,以便展壮大自己的教派,传承道统,双方争的个你死我活,朝堂之上乌烟瘴气,弄的满朝文武人心惶惶,不可开交。
夏禹眼看着阐截二教相争,弄的鸡飞狗跳的,心中不喜。人族有难阐截两教避之唯恐不及,人族无忧两教却又卷土重来,实在是太过霸道。然夏禹深知实力浅薄,苦无良策。
两教中,阐教自五帝之始便扎根于人族庙堂之上,经过几百年的展,势力庞大,根基深厚;而截教也是在五帝之始扎根于人族,但它的势力多在底层百姓,虽然还比不上阐教的高层优势,但盛在势力新生,劲猛势足。朝堂之上多是两教中人或是两教信徒,你争我夺,自是不肯干休,夏禹有心无力,自己继位时日尚短,自知自己争不过二教,便自坐上观,私下培育自己的领导班子,以待二教两败俱伤之后,好趁机夺权。
只是如今人族中多是两教修士,余者散修不成气候,也不敢跟两教弟子相争,毕竟人家背后有大Boss,夏禹着实找不到一个可以培养起来的势力,为此他也是伤尽了脑筋。
终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时大禹继位五年后,终于现了一股可培育的力量,却是那旧时九黎部落余脉。
九黎部落本是一人族部落,后与巫族中人混居,才被改名为九黎,自九黎部落战败,蚩尤被轩辕封印以后,九黎原部落遗民多被赶到大荒之领居住,被称之为蛮人,而后九黎一族又在颛顼巧计之下四分五裂,实力大损,已经是无法威胁到人族自身安危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