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南宫景琰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03章 南宫景琰 (2 / 5)
        他深知,太子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成效来说话。

        他更加忙碌了,一方面督促北境试点加快步伐,争取早日拿出令人信服的成果;

        另一方面,他决定亲自撰写一份更为系统、详尽的策论,回应太子的“咨询”。

        他没有选择在豪华的书斋里闭门造车,而是将书写的地点放在了村塾的院子里。

        这里能听到孩子们的读书声,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能感受到这片土地最真实的脉搏。

        这一写,便是数个昼夜。

        秦牧将他两世为人的见识,与在大乾、尤其是在黑山村的实践相结合,倾注于笔端。

        他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技术改良,而是试图从国家战略的层面,勾勒一幅崭新的蓝图。

        策论的开篇,他并未直接提出建议,而是先分析了大乾朝面临的几大核心困境:

        边境不宁,源于狄戎部落生存艰难,劫掠成性;

        国库不丰,源于生产力低下,商路不畅,税基薄弱;民心不稳,源于基层治理失效,民生多艰,教化不兴。

        然后,他鲜明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在于“藏富于民,授技于民,立信于民”。

        围绕这九个字,他提出了系统的“三策”:

        上策为“固本”,即大力发展民生经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