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5章:学术孤儿的雨林法则 (3 / 4)
四、功利性科研:先“活下去”再说理想
林舟从南京大学回到江城大学后,很快就面临着职称评审的压力。按照学校的规定,他要在两年内评上副教授,否则就要被调去行政岗位。可当时他手里只有一篇《文艺研究》的论文和一个教育部课题,距离评副教授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那段时间,林舟很纠结。他一直想做关于“民国时期通俗文学传播”的研究,这个方向虽然冷门,但却是他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可他知道,这个方向的研究周期长,出成果慢,很难在短时间内满足职称评审的要求。而当时学术界的热点是“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批评”,很多学者都在做这个方向的研究,出成果快,还容易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
办公室的张老师看出了他的纠结,私下里跟他说:“小林啊,我知道你有自己的学术理想,可理想不能当饭吃。你现在最重要的是评上副教授,先‘活下去’,才能谈以后的研究。”张老师的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沉浸在理想中的林舟。他想起自己读博时,为了凑学费和生活费,每天晚上都要去兼职做家教;想起刚入职时,因为没有核心论文,连参加学术会议的资格都没有。他知道,对于他这样的学术孤儿来说,没有资格谈纯粹的理想,先解决“温饱问题”才是硬道理。
于是,林舟暂时放下了自己喜欢的民国通俗文学研究,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新媒体时代文学批评”这个热点方向上。他每天都会关注最新的学术动态,相关的研究文献,还会去各大文学网站收集数据。有一次,为了研究某网络文学平台的用户习惯,他连续一个月每天都在平台上“潜水”,还加入了十几个读者群,收集了近千份有效问卷。
很快,他就写出了一篇关于“网络文学用户偏好与批评导向”的论文。论文完成后,他把论文发给了之前认识的《文艺理论研究》的编辑李老师。李老师很快就回复了他,说论文的选题很贴合当下的学术热点,数据也很翔实,只是在理论深度上还需要加强。林舟按照李老师的意见,又补充了大量的理论分析,还引用了几位国外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一个月后,这篇论文顺利在《文艺理论研究》上发表了。
可没想到,这篇论文却给他带来了一些非议。有一次,在学院的学术沙龙上,教文艺理论的赵老师当着很多人的面说:“有些年轻老师为了评职称,专挑热点写论文,这样的研究没有学术价值,纯粹是投机取巧。”虽然赵老师没有指名道姓,但林舟知道,赵老师说的就是他。还有一些同事私下里议论,说他“急功近利”“没有学术操守”。
林舟心里很委屈,他不是不知道热点研究可能缺乏长远的学术价值,可他有自己的苦衷。有一次,他在走廊里遇到赵老师,赵老师又旁敲侧击地说:“小林啊,做学术还是要沉下心来,不要只想着走捷径。”林舟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赵老师,我知道您说的有道理。可我现在要评职称,要养家糊口,如果连基本的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怎么沉下心来做长期研究呢?如果您觉得我写的论文不好,那您可以指出具体的问题,我会虚心接受。但如果只是因为我做的是热点研究就否定我的努力,我不能认同。”赵老师没想到林舟会反驳,愣了一下,然后哼了一声就走了。
这件事让林舟明白,在学术圈里,总会有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对你指手画脚,但最重要的是坚持自己的选择。功利性科研不丢人,只要不违背学术道德,不抄袭、不造假,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生存问题,就是值得肯定的。后来,林舟又陆续发表了三篇关于新媒体文学研究的核心论文,还顺利主持了一个省级课题。在职称评审时,他的材料得到了评审专家的一致认可,顺利评上了副教授。
评上副教授的那天,林舟给自己买了一瓶红酒,独自在家喝了起来。他想起自己这段时间的经历,想起那些非议和质疑,心里百感交集。他知道,自己暂时“活”下来了,以后他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研究。在学术雨林里,有时候需要暂时放下理想,学会适应环境,才能有机会实现长远的目标。
五、有底线的任劳任怨:学会对无理要求说“不”
评上副教授后,林舟在学院里的地位稍微稳定了一些,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学院里的一些老教师开始把各种杂事交给她做,比如帮他们整理教学资料、替他们监考、甚至帮他们写年终总结。起初,林舟觉得自己是年轻人,多做点事也没什么,还能和同事们处好关系,所以不管是谁找他帮忙,他都会答应。
可没想到,他的“任劳任怨”却让一些人得寸进尺。有一次,教古代汉语的孙老师找到他,让他帮忙写一个关于“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申报书,还说这个申报书很紧急,让他三天内完成。林舟当时正在忙着修改一篇重要的论文,还要准备下周的课程,但他不好意思拒绝,只好答应下来。那段时间,林舟每天只睡三个小时,白天上课、改作业,晚上就熬夜写申报书。可当他把写好的申报书交给孙老师时,孙老师只是随便翻了几页,就说:“你这写的什么啊,一点都不符合要求,我还是自己写吧。”林舟看着孙老师把他熬夜写的申报书扔在一边,心里又生气又委屈。
还有一次,学院要举办一个学术研讨会,系主任李教授让林舟负责会议的组织工作,包括联系参会学者、安排住宿、准备会议材料等。本来这些工作已经够忙了,可王老师又找到他,让他帮忙给参会的几位“大佬”准备礼物,还特意叮嘱要选贵一点的,说是“为了学院的形象”。林舟算了一下,买礼物需要花两千多块钱,可学院并没有给这笔经费。他找到王老师,说经费的问题不好解决,可王老师却说:“你先垫上,以后再找学院报销。”林舟知道,学院的报销流程很复杂,这笔钱很可能最后报不下来,但他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