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9章:樱花盛开时的科研课题邀约 (1 / 4)
第19章:樱花盛开时的科研课题邀约
四月初的江城科技大学,樱花进入了盛开期,阳光透过机械工程系实验楼的窗户,在陈砚东教授面前的图纸上,投下斑驳的光斑。绘图仪还在嗡嗡转着,吐出一张车间布局草图,硕士生周彤正蹲在角落调试传感器,蓝色工装裤膝盖处沾着圈机油,那是昨天拆检旧机床蹭上的。
“陈教授,楼下有人找,说是恒通重工的,说急事儿。”实验室门口传来系班小张的声音,她手里捏着张皱巴巴的名片,指尖还沾着刚印完的课表油墨。
陈砚东缓缓地抬起头,用手指轻轻地擦拭着眼镜,仿佛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动作。他的动作轻柔而细致,生怕会弄坏那副精致的眼镜。随着他的擦拭,镜片上原本附着的机油痕迹逐渐晕开,形成了一小片不规则的光斑,这光斑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有些刺眼。
陈砚东的脑海中突然闪过恒通重工这个名字,他对这家公司有着一些模糊的印象。去年校庆的时候,恒通重工曾经慷慨地捐赠了两台数控机床,这两台机床成为了学校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教学设备。恒通重工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加工业务,在行业内也算是小有名气。
然而,最近陈砚东听说恒通重工新上马的变速箱生产线遇到了一些麻烦,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让他不禁对这家公司的生产管理和技术水平产生了一些质疑。
正当陈砚东陷入沉思时,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钢笔还插在白大褂的口袋里。他小心翼翼地将钢笔别回口袋,然后慢慢地站起身来。就在他起身的瞬间,他不小心碰到了桌边的咖啡杯,那杯褐色的液体像是被惊扰的精灵一般,迅速地在草稿纸上蔓延开来。
褐色的液体如同一股洪流,迅速淹没了“效率优化”那行字,仿佛是在刻意掩盖什么秘密。陈砚东看着被液体浸湿的纸张,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烦躁。
“陈教授!可算找着您了。”一楼大厅里,穿深灰色西装的男人快步迎上来,握手时掌心的汗蹭在陈砚东手背上。男人约莫四十岁,领带歪了半截,公文包拉链没拉严,露出半沓车间照片,“我是恒通的王海涛,生产副总。我们那条新生产线,这月都停了三回了,再这么下去,季度计划就黄了!”
陈砚东把他让进系里的会客室,倒了杯温水。王海涛刚坐下就掏出平板电脑,点开一段视频:车间里黄色叉车在机床间绕来绕去,操作工抱着零件盒小跑,最里面的数控车床旁堆着半人高的待加工件,屏幕上的进度条卡在65%不动。“您看,我们说要提效率,可这设备转起来就像卡了壳的钟表,技术部查了半个月,没找着病根。”
“王总,您先别急。”陈砚东面带微笑,语气沉稳地说道。他伸出右手,用食指轻轻地点了点视频暂停画面上的某个位置,继续说道:“您刚刚提到的‘效率低’这个问题,我想再跟您确认一下具体情况。您所说的‘效率低’,是指单机产能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呢,还是整个生产线的流转过程出现了问题呢?”
王海涛显然没有料到陈砚东会如此细致地追问,他稍稍愣了一下,然后迅速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翻出一份皱巴巴的文件。这份文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上面的字迹也有些模糊不清。王海涛展开文件,仔细看了看,然后有些尴尬地说:“这……我们之前确实没有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只是觉得要赶紧把生产速度提上去。至于月底前必须见到成效,这是董事会的要求,他们都在等着看结果呢。”
陈砚东没立刻接话,起身去办公室拿了本蓝色封皮的文件夹。“您看,这是去年我们帮滨城机床厂做的生产线优化。他们当时也是单机效率够,但物流路线和机床节拍没对上,导致半成品堆积。我们调整了设备布局,加了自动上料装置,最后整体效率提升了20%,三个月就完成了。”他翻开文件夹,里面有前后对比的车间图纸、产能数据报表,还有一段优化后流水线平稳运转的视频。
王海涛的眼睛亮了,伸手想摸文件夹,又缩了回去,指尖在膝盖上蹭了蹭。“陈教授,您要是能帮我们解决这事儿,预算还能再谈。就是……能不能下周就去我们厂里看看?”
“没问题。”陈砚东合上文件夹,“我带两个学生,咱们去现场摸清楚情况。不过得提前说,现场调研时,希望能让我们跟操作工、班组长多聊聊,光看设备参数不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