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和弟弟的矛盾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宰相和弟弟的矛盾 (1 / 2)
        外面的威胁解除,国内安定。往往这个时候就该中国人的拿手好戏“窝里斗”开始了。

        让我们来看看这两边PK队员的简历:

        姓名:赵普

        性别:男

        职位:宋朝宰相

        人物性格:有仇必报

        主要贡献:照顾赵弘殷;陈桥兵变策划人之一;提出削弱兵权的具体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措施。

        姓名:赵匡义(赵光义)

        性别:男

        身份:开封府尹;宋朝外交部长;皇帝弟弟

        名言:和赵普一样

        赵普是北宋的开国功臣,历任太祖太宗两朝,前后三次拜相,给后世留下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

        战端初起

        曾经的赵光义与赵普在陈桥兵变以前,关系还算比较密切,赵光义的母亲杜太后每次都嘱咐赵光义出去时要和赵书记(赵普)一起,她自己才放心。但自从赵宋建国,特别是赵普担任宰相,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后,两人都是位高权重,性格强硬,又各自培养笼络了一大批心腹,难免发生利益冲突甚至争权夺利之事。

        在权利面前,两个人还是渐行渐远,终成敌人。最开始两个人争的不过是赵匡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臣权,但后来,已经演变为争夺最关键的君权——在储位问题上,才是二人最根本的、不可调和的矛盾所在。

        宰相赵普希望能由赵匡胤的儿子赵德昭继任君位。显然这是赵光义不希望看到的。

        赵普开始了反击,他的第一件事,就是向赵匡胤反映中书省没有宰相签署敕令。宋太祖对赵普十分信任,两个人的私人关系也很融洽,直接回答赵普说:“卿但进敕,朕为卿署之可乎?”意思就是不需要中书省签署了,我这个皇帝直接给你签。但赵普并没有答应赵匡胤的这一番好意,而是说这种事是官员们做的,不应该由皇帝本人来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