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元嘉终 逆子弑父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 元嘉终 逆子弑父 (3 / 5)
        事后,宗爱谎称拓跋焘是死于“劳累过度、酒后暴亡”。并假传赫连皇后旨意立与自己亲厚的拓跋焘六子拓跋余为帝。

        拓跋余继位后,为其父拓跋焘上谥号“太武皇帝”。并封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兼任中秘书,更进封为冯翊王。阉人为王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宗爱从此权倾朝野,更加肆无忌惮,不但大行不法,培植亲信,而且对北魏宗室以及反对自己的大臣进行了一场大清洗。

        拓跋余不甘受其摆布,打算诛灭宗爱。谁知事泄,宗爱抢先在拓跋余祭祀宗庙时,带人将其杀死。一个宦官半年之内连杀两位帝王,而且其中还有一位威灵杰立的雄主,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

        由于宗室被杀了很多,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拥立前太子拓跋晃的长子拓跋濬为帝。源贺和刘尼来到禁军驻地,宣布新君拓跋濬已经继位,以及宗爱弑杀皇帝的罪状。早已恨透了宗爱的禁军们纷纷山呼万岁,愿效死力。禁军在两人的带领下,冲进皇宫,逮捕了宗爱、贾周等人。罪恶滔天的宗爱以及亲信们被用五刑诛杀,并夷灭三族。经过半年的动荡,北魏朝廷总算稳定了下来。

        身在建康文帝刘义隆得到拓跋焘身死,魏国动乱的消息后,大为兴奋,认为复仇和收复河南失地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在元嘉二十九年仓促间再谋北伐。

        距离拓跋焘饮马长江刚刚过去一年,国力俱损,未及恢复就要再次北伐,朝廷当然一片反对之声。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江北数州经历过上一次北伐后还未复原,如今北伐未是时机;上一次反对北伐的沈庆之再度进谏试图阻止北伐,但宋文帝都不接纳。群臣之中赞成北伐的只有鲁爽一人。

        鲁爽乃是当年司马休之之乱逃奔北魏的鲁轨之子,与其父一样号称万人敌,因此也深受拓跋焘的欣赏,被封为宁南将军、北魏荆州刺史,封襄阳郡公,镇守长社。但是他跟他父亲一样,始终以汉人自居,时刻想要南归宋国。于是趁拓跋焘南征之时,与兄弟鲁秀率众归宋。刘义隆见鲁爽来归大为高兴,按照当年承诺其父鲁轨一样,拜其为征虏将军、司州刺史、义阳内史。此次拓跋焘暴毙,他认为是北伐的大好时机,于是极力支持文帝刘义隆。

        得知文帝又要北伐,青州刺史刘兴祖上疏进言道“陛下往年北伐占据河南而不得守,此次向北用兵应当派青冀二州共七千兵卒直指中山,占据河北要地,并取当地农产补充军粮,如果成功,河南守军亦当溃败,率北伐主力的张永更可北渡黄河作支援。”,然而宋文帝一心只想收复河南,不肯听从。

        元嘉二十九年五月,宋文帝正式下诏北伐,分兵两路,一路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一路命鲁爽、鲁秀兄弟与程天祚率四万荆州兵攻许洛,雍州刺史臧质攻潼关。

        令刘义隆想不到是,北魏的动乱在半年之内已经敉平,此时宋军面对的北魏依然是还那个强大的怪物。

        大军出发后,守历城的建威将军申坦入黄河支援,张永的司马崔训及齐郡太守胡景世都率青州兵和张永会合。当年七月,张永到达碻磝,并围城,接着兵分三路攻城,张永、胡景世统东路,申坦统西路而崔训统南路,可是仍久攻不下。八月辛亥日夜晚,魏军挖地道出城,纵火烧毁崔训营垒及攻城器具,两日后又烧了张永和胡景世的军营,不久魏军再破坏崔训进攻的通道。张永于是在当晚便撤围退兵,可是却没有告知其他人,于是令宋军大乱,被魏军猛攻后,死伤惨重。萧思话见状率兵增援,尽力攻城但仍然失败。八月丁卯日,萧思话见久攻不下,青、徐二州又歉收,遂在八月丁卯日率军退还历城,斩崔训,并共收张永、申坦下狱。

        由征虏将军鲁爽率领的西军进攻长社,北魏守将的秃发幡出逃,鲁爽占领曾经自己在北魏坐镇的长社。臧质则只出襄阳城郊,柳元景及薛安都进兵潼关;梁州刺史刘秀之也派萧道成越过秦岭进兵长安。北魏方面封礼进防弘农,儿乌干守潼关,拓跋辽守河内。不久,鲁爽在大索击败拓跋仆兰,进而兵锋直抵虎牢,就在这时得知东路军已退,于是和柳元景商议后决定退兵。萧道成等军亦见魏援将至,退还仇池。此次北伐再次无功而返。

        此次北伐号称元嘉第三次北伐,也是最后一次,不但规模没有前两次大,更是同样以失败告终。刘义隆认为大军乘拓跋焘暴毙,魏国动乱出征仍不能胜,大为愤怒,之前得知东路军出战不利就曾下书给都督萧思话道“没到冬天,北虏就已获胜,马上隆冬将至,河北大军必然前来送死,你若不能胜,朕就要率领诸皇子亲自上阵了,你将此诏传给张永和申坦看看,莫要让朕失望!”。东路军仍然战败了,刘义隆愤怒的对大将军、江夏王刘义恭说道:“早知诸将如此,朕应当亲自持刀在后督战了,如今追悔莫及啊!”。

        宋文帝刘义隆一生三次北伐,先不论成败,只是不忘恢复中原的雄心壮志也比后世的南朝君王要强上百倍,不过他屡屡用人不当,又事事横加干预,导致损兵折将,不知其父刘裕地下有知当做何想!

        对于刘义隆的北伐间接之中还造成了让人难以想象的后果。太子刘劭自从的二次北伐开始,就屡屡劝阻,不但与父皇刘义隆造成不快,也与刘义隆的近臣卫将军、吏部尚书江湛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