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元嘉终 逆子弑父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9 元嘉终 逆子弑父 (2 / 5)
        范晔才华横溢,经史子集无一不通,所著的《后汉书》博采众书,结构严谨、属词丽密,流传千古!但是因为持才自傲,放荡不羁,一直被同僚排挤,多次沉浮,入仕几十年一直都无法身居高位。

        范晔在刘义康当政时也很受其敬重,于是两个失意之人一拍即合,决定发动政变,拱刘义康上位。不过两人觉得自己势单力薄,要想成事必须朝中实权人士配合,一番筛选后,他们找到了尚书令、护军将军徐湛之。他们认为徐湛之能有今日要得利于当年刘义康的提拔,但是徐湛之转身就向文帝刘义隆汇报了两人的密谋。刘义隆大怒,迅速派人捕杀了孔、范二人。身在江州毫不知情的刘义康也无端受到牵连被降为平民,迁往益州边远的安城居住。

        元嘉二十四年,胡诞世等人在豫章叛变,图立刘义康为帝,但很快被镇压,刘义康再度无辜而被牵连。当时江夏王刘义恭上书称刘义康有怨言,动摇人心,建议流放到更偏远的广州。宋文帝听从建议并命沈邵领广州事,但刘义康未出发沈邵就去世,遂一直暂留在安成郡。

        元嘉二十七年底,拓跋焘饮马长江,南朝形势严峻,刘义隆深怕有异心的人会趁乱推举刘义康反叛,所以狠下决心,让人赶紧解决了这个隐患,于是才有开头这段。

        “草民一直谨守本分,从未有僭越之行,严大人可否代我向陛下求情呢?”,刘义康跪在地上,面对一众建康来人悲伤的说道。

        中书舍人严龙,卷起圣旨,微微言道:“皇命难为,我等不敢忤逆,足下还是接旨吧!”,说完就让人捧出毒酒。

        刘义康满眼含泪,悲声道:“佛语有云,自杀者来世不得超生,吾绝不能饮这毒酒!”。

        严龙见刘义康不肯就范,沉默良久后,下令属下上前,强行用枕头将其闷死。此番景象、此等对话和当初晋恭帝遭遇何其相似。可怜一代名王就这样被皇兄冤杀。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刘义康流放安城郡不久,有一次无事可做,平时不读书的他拿起《汉书》来看。当看到汉文帝流放淮南厉王的典故时,突然懊悔不已,感叹道:“原来这种事自古就有了,看来我受到这样的惩罚一点也不冤枉啊!”,是啊,如果这位才能显著但不爱读书的王爷,如果能早读点书,了解君臣有别、水满则溢的道理,也不至于有如今的下场了。

        几乎在刘义康被闷杀的同时,北魏国都平城一则消息传到了正在围攻盱眙的拓跋焘耳中,太子拓跋晃病死。拓跋焘为此大为悲伤,他心里知道太子的死是自己所造成的。早在去年底南征的时候,深受宠幸的中常侍宗爱奏报太子府中亲信给事仇尼道盛和侍郎任城意图撺掇太子谋反。拓跋焘大怒,命人至平城斩杀仇尼道盛和任城,并夷其三族,同时遭到株连的太子近臣多达数十人,然后整肃太子府,并严厉谴责太子。那时太子拓跋晃已经患病,忧惧之下竟然英年早逝,时年二十四岁。

        拓跋晃乃是拓跋焘的长子,自幼聪慧、记忆力强、过目不忘,喜好经典,六岁即被封为太子。拓跋晃崇信佛教,当年因为拓跋焘灭佛,父子间产生嫌隙。但是北魏南征时仍被拓跋焘命其监国,如今太子已死,天伦之情下的拓跋焘怎能不伤感,于是开始厌憎宗爱。

        拓跋焘回到平城之后,一番调查得知太子也许是被冤枉的,更加追悔莫及,而宗爱担心自己会被诛杀,于是便开始了一番胆大包天的筹划。

        宗爱因犯罪而被阉割,他原本隶属太子府,但是并不被拓跋晃待见,只在东宫罚做苦力,但是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竟然获得了皇帝拓跋焘的青睐。宗爱因为反应敏捷、做事周道,极会察言观色,把拓跋焘服侍的十分妥当,拓跋焘一日也不能离开他。很快便被封为中常侍,甚至秦郡公,就连每次出征拓跋焘也要把他带在身边。

        但是宗爱私底下却是个极其阴险残暴,多行不法之人。他结党营私、为非作歹的事情当然不能逃过精明的太子,于是两人关系一直不睦,与太子亲信仇尼道盛和任城更是势同水火。为了自己身家性命和一世富贵,太子一党是宗爱必须铲除的,所以他一直都在魏帝拓跋焘面前构陷太子,终于导致太子近臣被杀,太子忧惧而死。

        回到平城后,宗爱感觉到拓跋焘对太子之死极为追悔,常常借酒浇愁。他担心自己这个罪魁祸首迟早会被皇帝诛杀,于是恶从胆边生,决定先下手为强。

        一日,拓跋焘又是喝的酩酊大醉,宗爱乘机与心腹贾周一起闷死了皇帝。堂堂一代雄主,一身征战无数,统一北方雄才大略的君王竟然就这样死于身边阉人奴仆之手,时年四十五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