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5 莫须有 自毁长城 (1 / 5)
“你们是自己摧毁你们的万里长城啊!”一位身着墨绿色锦袍的半百老者,气愤难当的摘下头巾扔在甲板上。
江畔的大风吹着这位老者披散着的花白头发,显得那样的苍凉与落寞。这位老者高大健硕,满脸红光,两道剑眉苍劲有力,一缕长须豪迈飘逸,一身威武之气溢于言表,要不是他花白的须发,无法相信此人已过天命之年。然而这位老者原本双目如炬的眼眸中此刻除了愤怒之外更多的是悲伤与失望!
元嘉八年,刘义隆苦心筹备数年的北伐以惨败告终,河南之地得而复失,青州险些也陷于敌手。朝廷此役损兵折将,物资损失巨大,从刘裕称帝开始,近十年的积累毁于一旦,国中府库为之一空。刘义隆为此捶胸顿足、怅然自失,然而由于此消彼长,更随着北魏完成了对北方的统一,魏宋之间的强弱之势已经十分明显。
屋漏偏逢连夜雨,就在元嘉初次北伐失败之后,宋国朝中大将相继去世,向弥、胡藩,甚至到彦之也在其后两三年内病亡,而老将王仲德也因一场重病,再也无法领兵。北伐失败后,王仲德第三次坐镇彭城,被封为镇北将军、徐州刺史,元嘉十年再加兖州刺史。暮年老将镇守宋国北境,魏军因此不敢南下,然而元嘉十三年,王仲德病重,几近瘫痪,从此再也无法领兵,刘义隆嘉许其功,特加号镇北大将军,位列朝中武将之首,地位仅次于三公,并许其回籍养老。
此时,当年刘裕麾下的北府军中大将只剩下刚刚进入天命之年的江州刺史、征南大将军檀道济。檀道济高平金乡人士,早年家族南渡江南,后来随兄长檀韶一起加入当时由刘牢之统帅的北府军。桓玄篡位,刘裕在京口举起义旗,檀氏兄弟前往相投,檀道济从此正式追随刘裕。平定桓楚之乱时,他屡立战功。鲁山之战,因为擒获桓振,授官为辅国参军、南阳太守;剿灭卢循的战争中,檀道济讨平了卢循手下大将郭寄生,被封为杨威将军、天门太守;又追随刘裕的族弟刘道规讨伐桓谦和后秦将领苟林,再败徐道覆,因功升为安远护军、武陵内史;义熙北伐时,被拜为冠军将军,作为刘裕的先锋,一路摧城拔寨,与王镇恶一起攻克许昌、新蔡、荥阳、成皋、洛阳...,并率军攻打蒲板、激战潼关,立得不世之功,再被加封为征虏将军、琅琊内侍;后来又协助平定刘毅、司马休之之乱,一路升迁,直至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
元嘉初年的北伐,檀道济临危受命,成功挽救了青州的危局,被刘义隆加封为司空,位列三公之列,自此门生故吏满朝。檀道济手下将领能征善战者极多,特别是心腹武将薛彤、高进之,武艺高强,被人誉为当世张飞、关羽。所谓将门虎子,他的几个儿子也个个非等闲之辈,纷纷在朝中担任要职。
俗话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正是由于檀道济的赫赫功勋以及无比的威望,各种流言蜚语也纷至沓来,所谓功高震主、意图不轨的流言在朝中流传,甚至有人把他疑为第二个司马懿。
其实对于当年檀道济参与废立少帝刘义符的事情,文帝刘义隆一直心有余悸,不过碍于他在军中的威望,以及所立下的不世功勋,并未对其追究。自信可以驾驭檀道济的刘义隆原先也不打算做鸟尽弓藏的事情,然而事情却有了变化。
元嘉十三年,年仅三十岁的刘义隆突然病重,长时间不能视事,朝廷慌乱,文帝刘义隆遂召彭城王刘义康入朝辅政,加封其为司徒、录尚书事,刘义康乃刘裕第四子,当时世人皆传刘义康“自强不息,无有懈倦,不计尊卑,礼贤下士,又聪识过人,一闻必记,纠剔是非,莫不精尽!”,刘裕当年也把他列为继位人选。
刘义康入朝后,殚精竭虑辅佐文帝处理朝政,深得刘义隆信任。但是随着文帝病情不见好转,刘义康也担心起来,特别是他经常忧虑先帝留下的重臣老将如果不受节制该如何是好。
一日,刘义康处理完朝政,前往寝宫探视文帝刘义隆,闲聊间,刘义康始终显得忧心忡忡。
刘义隆以为是弟弟担心自己的病情所致,心中很是安慰,温言道:“义康辅理朝政,公允干练,朝廷内外有口皆碑,朕很是欣慰,如果朕不在了,你一定要好生辅佐幼帝,向当年周公一样成为后世美谈!”。
刘义康闻言一惊,连忙行礼道:“皇兄何出此不吉之言,陛下风华正盛,略有疾病而已,他日定可康复如初,只不过...”。刘义康欲言又止,似有难言之隐!
刘义隆见到刘义康如此,也略感疑惑,仍然温言道:“你我兄弟,有什么话但说无妨,不必对朕隐瞒!”。
刘义康闻言,连忙跪下言道:“陛下千秋万盛,只不过万一有所变故,臣弟担心...担心檀道济会不受节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