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 施新政 打击门阀 (4 / 4)
一番讨论后,刘裕考虑到世族侨民的阻力,更重要的是宋国军事核心北府军的切身利益,于是做出了让步。刘裕下令构成北府军核心力量的“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土断之列。这样既能在特定的地区保留世族特权不会尽失,也给该地侨民原有的优抚,同时能够让其他大部分地区保证土断正常实施,这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世族门阀的整体力量,同时也分化他们,减少了推行新政的阻力。
从此土断之法在晋陵之外彻底的得到实行,国中实现了“财阜国丰”,世家大族的力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虽然他们还能出入朝堂,任职地方,但是已无昔日的权势。国内侨旧矛盾得以缓和,百姓负担大为减轻,这改善了社会政治状况,重建了中央政府的权威。不过也是因为有所妥协,在刘裕去世后,乃至整个南朝后世,世族门阀的巨大影响始终无法得到完全的消除,直到后来唐朝实行开科取士才彻底终结,当然这是后话,顺便一提而已。
“土断”之法基本成功,门阀势力大为削弱,刘裕终于可以改革吏治。要改革吏治,首先需要有提拔人才之法,最直接的就是推行教育。刘裕本身虽是行伍出身,文化程度并没有多高,但他非常重视教育。永初三年正月,刘裕下诏称“今王略远届,华域载清,仰风之士,日月以冀。便宜博延胄子,陶奖童蒙,选备儒官,弘振国学。主者考详旧典,以时施行”。开始为朝廷储备可用之才。
晋朝之时,吏治腐败,朝廷内外大臣很多都是皇族或世族出身,其中有不少“骄纵贪侈,不恤政事”,刘裕秉政之后对此一律查处,革职甚至治罪者甚多。立国初年各州郡送来的秀才、孝廉,多是滥竽充数之辈。刘裕于主张用考试的办法加以甄别,裁撤无能无德之辈。
刘裕本身就出身寒族,就算先祖曾是汉室宗亲,但到他那辈充其量也只是个没落的低端世族。在民间的少年时代,以及行伍数十年间,让刘裕深深了解,寒门间英才济济但却郁郁不得志的现实。改变这种景象是刘裕长期以来的目标。如今称帝了,为了社稷昌盛,国家可以长治久安,重用寒族的急迫性更加凸显出来。
说到世族垄断朝野,就不得不提历史上的取仕制度。先秦时期实行封建制,天子册封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封赐给大夫,以此而下。官员皆是王族或功臣以及功臣的后代世袭。直到战国乱世,列国急需人才,才纷纷求贤若渴,于是身怀才能的士族阶层应运而生!
汉朝时,国家稳定,推行察举取仕,自上而下为查,自下而上为举。朝廷取仕多依赖地方上推举,并且以孝、廉、贤、良为取仕标椎。但是发展到后来,所谓推举孝廉、贤良的途径都被权贵霸占,于是民间有童谣讽刺道“举孝廉父别居,查秀才不知书。”,这使得尸位素餐之徒遍布朝堂,碌碌无为之辈身居高位,如此拥趸的官僚系统极大的阻碍了朝廷的正常运转和社会进步。特别是汉末三国烽火连天,各方势力对人才的渴望尤为明显,察举制已经无法适应当时的需求。
于是三国时期的魏国尚书令陈群上奏魏王曹丕,建立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就是设立中正官,考察人才,进行分级,一共设为九级,不同级别的人才担任不同的官职。而所谓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也就是中正官。中正官又有大小之分,州设大中正官,掌管州中数郡人物之品评,各郡则另设小中正官。中正官最初由各郡长官推举产生,晋以后,改由朝廷三公中的司徒选授。其中郡的小中正官可由州中的大中正官推举,但仍需经司徒任命。在一般情况下,州郡的大小中正官是由司徒举荐的现任中央官员兼任,有时,司徒或吏部尚书还直接兼任州的大中正官。这是为了保证中央对选举的直接控制,避免他人对中正事务的干扰。大小中正官还都有数名为“访问”的属员。此取仕方法一直在魏晋时期延续,哪怕北方胡虏建立的政权也有采用此方法者,不过汉代的察举制魏晋时也没有完全的废除。
九品中正制设立之初一方面解决了选拔官吏并无标准的问题,使当时一时间吏治澄清,人才得以脱颖而出。另一方面缓解了中央政府与世家大族的紧张关系,为晋朝实现全国的统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德标准逐渐被忽视,家族背景则越来越重要,甚至成为九品中正制的主要标准,中正官全部被世家大族把持,九品士子特别是上品的士子只能从世族门阀中产生,庶族出仕的通道基本丧失,到西晋时终于形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仅成为维护和巩固门阀统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构成门阀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刘裕则是要改变这由来已久,以门第决定品级的状况,通过土断之后,门阀势力削弱,刘裕自上而下重新任命中正官,并对这九品中正制关键的中正官要求严格,必须是品行纯良,大公无私之人担任,同时下诏不论门第对于品级一律平等对待。虽然九品中正制的弊端并没有完全消除,但是刘宋初年的吏治着实焕然一新,一大批寒族出身而身有大才的人得以出仕为官、甚至位居庙堂。
刘裕称帝起即大刀阔斧的改革,并且不惜雷厉风行铁腕推行,两晋以来的腐败风气为之焕然一新,国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而瞒报户口情况的改善,也使得军队兵源增加,军力为之强盛,这一时期历史上称为“宁民绥治”。
就在刘裕大刀阔斧改革内政之时,另一个隐患开始浮出水面!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