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施新政 打击门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 施新政 打击门阀 (2 / 4)
        刘裕再下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都要到市场采购,照价给钱,不得向人民征调。又下令官员不可征取人民车牛,亦不能以官威逼迫人民献出车牛,另亦将繁多的交易税项作出减省,便利市场商业交易。

        自西晋永嘉之乱,五胡乱华以来,先前的许多汉文化书籍和典籍遗散大半。刘裕北伐后秦前,加之府藏所有,当时的东晋藏书仅数千卷。刘裕北伐过程中,将流落中原各地的图书悉数收藏运回建康,又下令对赤轴青纸、文字古拙之书,亦加收藏以传后世,到刘宋初年,官方所藏的书籍已达到六万多卷。刘裕读书不多,自身文化修养并不见得多高,但他对汉文化典籍和书籍的保护与传承却作出了巨大贡献,也奠定了南朝宋国家藏书的基础。

        东晋立国一百多年,军阀割据、权臣拥兵自重的局面一直存在,刘裕对此深有体会,称帝后的他致力于削弱强藩,他首先为了遏制长期以来荆州尾大不掉的现象,限制了荆州州府置将和官吏数额,前者不可多于二千人,后者亦不可多于一万人;另其他州府置将及官吏数亦分别不得多于五百人及五千人。这是由于东晋末年,置官滥乱,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刘裕及时对此进行了制止。

        为防止权臣拥兵,他特别下诏命不得再别置军府,宰相领扬州刺史的话可置一千兵。而凡大臣外任要职要需军队防卫,或要出兵讨伐,一律配以朝廷军队,事情完结后军队都需交回朝廷。

        在法制上,刘裕对东晋以来苛刻的刑法也进行了改革,永初三年正月,下诏“刑罚无轻重,悉皆原降”。

        而对于刘裕的新政,最大的障碍就是盘根错节的士族门阀,桓玄当年兵败自尽时,也曾对刘裕感慨道:“亡我者不是你刘裕,而是士族门阀!”。刘裕深知东晋乃至桓楚当年的窘境,如果要加强皇权、政权稳固必然要与世族们有一番争斗,争斗的成败至关重要!而其中关键的关键则是“土断”。

        永嘉之乱后,数百万侨民避祸江南,南渡的士庶虽然给江南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助力,但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问题。

        当时南渡江南的晋室朝廷,把原本江南的居民称为“黄籍”,南渡的侨民称为“白籍”。对于“白籍”的侨民,朝廷在江南州郡之中另设侨州、侨郡、侨县进行管理,设置官吏,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其赋役实行优抚。但是由于侨民大多散居,而侨州郡没有固定的地界,只是依附于原有州郡而存在,所以侨民极难统计,更难管理,赋税也无法收取,朝廷因此对于人口兵员难以足取。这种现象无疑加重了原本江南居民的负担,也加重黄籍与白籍之间的矛盾,南渡的世家大族们乘机抢占人口,少则上百,多则上千甚至数千,并霸占土地,而随之南渡的晋室朝廷为了笼络世族,对他们的行为往往视而不见,这样的纵容给予他们扩充势力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世族门阀权倾朝堂,在地方上扩充势力,两方面相辅相成、互为表里,成为南朝无法摆脱的顽疾。由此应运而生的王、谢、桓、庾...等超级世族,甚至可以与君王分庭抗礼,共掌天下!

        刘裕称帝后,他是绝对不能允许这种局面再次出现的。虽然说刘裕掌握绝对军权、从中枢到地方都由自己亲信把持,但世族门阀的影响力还是十分巨大的。就算是自己的亲信,但是从中枢到地方,甚至是军队,世族子弟还是占其大半。虽说世族中不乏优秀人才,也有忠心于刘裕的,但是如果不从根源上解决世族赖以生存的土壤,自己百年之后,后世子孙未必不会出现类似前朝的“王敦之祸、桓玄之乱”。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土断”,所谓“土断”就是就是将全国户籍一律整理为“黄籍”,取消临时户口。居民不分侨旧,一律编入所居郡县的正式户口。官府针对侨人的优待政策一律取消,无论是谁,都要向朝廷纳税服徭役,并且勒令世族释放藏匿的人口,铲除世族在地方上的势力。

        而这看似简单的政策,推广起来却十分难行,世族怎能甘心自己的利益财富被剥夺,原本可以逃避赋税杂役的侨民也不再例外,它必然会导致世族以及数百万侨民的激烈反弹,东晋立国后也曾有过数次“土断”之举,但全部因为反抗激烈而失败。哪怕当年权倾一时的桓温为了扩充兵源、增加军费等等自身利益而大刀阔斧实行的“庚戌土断”,最终也是雷声大雨点小,以失败告终。

        刘裕并非桓温,更不是晋帝,在他称帝之后,随着局势渐稳,一场雷厉风行的“土断”正式开始。刘裕亲笔对国内下诏令“从即日起全国各州、郡、县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侨人优抚一律取消,政府统一对编户齐民征收赋役。重新划定郡县疆界,取消流寓郡县,由钦差大臣勘察后,再划分侨州郡县实土,由侨民居住,统筹安排新旧郡县管辖权力,清查隐匿漏户,严禁私自藏匿户口!”,诏令一出举国哗然,有拍手称快的,当然也有大力反对的。

        既得利益的世家大族们纷纷上疏反对,同时聚众反抗钦差官员们的清查,北方侨民们也及其不配合,冲突摩擦时有发生,诏令一时难以推行。刘裕知道如果这次妥协,就再无机会了,将来必然后患无穷。但是如果一味铁血镇压,辐射面太广,国中将会大乱,所以杀一儆百势在必行。而这个“杀一儆百”的对象必须要是高门豪族,不然不足以震慑天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