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十章;秦皇霸业 (3 / 9)
蒙恬修筑的长城是利用秦、赵、燕原有的长城,将其修缮后连接起来。这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有余的长城,被人们称为“万里长城”。
长城以其分布绵长,工程量巨大,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著称于世。然而长城并非是一线排开,简单的城墙组合,它是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军事重镇,关城,隘口,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个防御体系。
此外,万里长城还是农垦区与游牧区的分界线,它恰如其分的把中原的农耕民族,和辽阔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分隔开来。
但是,长城并不是一条国境线,相反,它是一条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各个民族之间相互连接的纽带。对中原王朝来说,从秦开始,为了构筑护卫长城的防线,并在长城沿线设置郡县,迁徙人口,在那里屯田戍边,这客观上刺激了边地经济的发展。而这种发展,又以长城为轴心,向外辐射扩展。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这无疑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
然而,万里长城既是秦王朝鼎盛一时的象征,也埋下了秦帝国败亡的隐患。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命令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征讨匈奴,击败匈奴以后,决定修筑长城。于是,三十万大军就此沿着长城一线驻扎下来,一面修筑长城,一面还有防御匈奴。
与此同时,秦帝国还派遣了五十万人的军队征讨南方的(白越),又征调大量民夫修筑驰道,陵墓,宫殿等工程。当时,每年有近两百万人从事各种兵役和徭役,而当时的人口总数大约在两千到三千万之间。
劳动力普遍不足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秦始皇晚年在大规模征调民众服劳役和兵役时,便不得不采取残暴的强制手段。但劳力的派发仍然是捉襟见肘。更为重要的是,他完全违背了劳动人民的愿望,使人们感受不到天下一统带来的好处,而是觉得,在秦的暴政下只是无穷无尽的灾难。
所以,在民间就流传着“孟姜女万里寻夫送寒衣,哭倒长城八百里”的传说。反应了人民对修筑长城的痛恨,以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两千多年以来,世人对孟姜女这个人物也是争论不休。她的身世之谜,甚至她哭倒长城的行为是现实,还是虚构?我们现已无从考证。而可以确定的是,在今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北关街道的孟姜女祠一如既往的,门庭若市,香火不断。前来祭拜的香客也是来自大江南北。(当然,这里也是我的家乡,欢迎热爱历史的各位同仁前来感受那段历史底蕴,也欢迎天下友人观光游览)。
同时这也体现了,天下普遍蕴藏着反秦的怒火。秦王朝将自己推到了火山口的边缘。
万里长城,阻止了匈奴骑兵的南下掠夺,却阻挡不住被压迫人民的熊熊怒火。最终,强大的秦王朝被淹没在伟大的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
长城本身,作为伟大的建筑工程,遗留后世,不仅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象征,更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富于智慧和独创性的见证。它本就高大的城墙,在历史的积淀中显得更加厚重。它绵延的身躯,在岁月的长河中又何止万里!
秦始皇陵篇
这是一块神奇的**,曾经演绎了无数个传奇故事,当年的周幽王为博得美人一笑,不惜上演(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