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七章;秦朝崛起 (3 / 3)
公元前284年,一直在卧薪尝胆准备报复齐国的(燕昭王)看到时机成熟,便联合各国大举伐齐。在击败齐军主力后,燕国单独攻打齐国,接连攻陷七十余城,几乎使齐亡国。后来,虽然齐将(田单)利用反间计收复失地,但齐国已经彻底被削弱。
楚齐衰弱以后,山东六国中算得上强国的只有赵国了。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改革,国力迅速强大。消灭了其心腹大患(中山国),又向北击败游牧民族,拓地千里。
赵武灵王死后,继位的国君先后任用赵奢、廉颇、蔺相如等贤臣良将,数次挫败秦军,成为秦国向东扩张的最后一道防线。
随着秦国政治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这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但这一必然的发生却是由偶然的事件所引起的。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yin)城”,揭开了秦灭六国的序幕,至公元前262年秦攻取韩国“野王”,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沁阳,隔绝了“上党郡”,今山西省东南部,与韩本土的联系,韩桓惠王不知所措,只好献上党郡与秦议和。
然而,上党郡守(冯亭)却不愿投降秦国,于是,私自将上党郡献给赵国,想借赵国抗击秦国。赵国便派大将(廉颇)屯兵“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秦则派大将(王龁)夺取上党,与赵军对峙于长平。
秦军远离国土作战,企图速战速决,开始就猛攻赵军。廉颇初战失利,便采取以逸待劳的战术,固守城垒,不与秦军作正面交锋。
转眼间,秦赵两军一攻一守在长平相持了三年,难分胜负。但秦军终究是远道而来,经不起持久战的消耗,于是,秦运用离间计,派人持重金到赵国散布谣言;廉颇不足为虑,秦军真正害怕的是名将赵奢之子(赵括)。赵王本来就对廉颇初战失利不满,如今又一直停滞不前,结果竟听信谣言,命令赵括代廉颇为将。
秦国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秘密换上了当时秦国最杰出的将领白起。赵括年轻气盛,一到长平就改变部署,率主力部队与秦军决战。白起利用赵括缺乏实战经验和骄傲轻敌的弱点,命令秦军假装败退,将赵括引至秦军营垒前,结果秦军主力坚守不出,以致赵括攻城不破,反被四面包围。
秦昭王得知后,亲赴前线,同时征发国内十五岁以上男丁到长平,堵截赵国的援兵和粮食。
四十六天后,赵括在率兵与秦军搏战中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为了彻底摧毁赵国的战斗力,白起将他们全部活埋,只释放了二百四十多个年幼的赵国降军。
作为秦在中原的最后一个强手赵国,经长平一战,再也阻挡不了秦挺进中原的步伐。长平之战也成为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次血战。
历史将统一天下的重任交给了秦,秦也在偏远的西部,开始以心怀天下的姿态雄视四方————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