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七章;秦朝崛起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梦长安上;长安奠基史 第七章;秦朝崛起 (1 / 3)
        战国中后期,展开变法的各国在风光一时之后大都日益削弱,面对复杂多变的时局,各国为了生存,都展开了外交攻势。他们或拉拢盟友,建立统一战线,或打击对手,赢取自身的利益。士人们怀揣经世治国之才,来往于各国之间,上演了一幕幕斗智斗勇的传奇。历史上称这种时而南北合纵以抗秦,时而东西连横以牵制各国的现象为“合纵连横”。

        在这朝秦暮楚的大混乱中,出现了哪些巧舌如簧的纵横家?他们又是如何展示自己的风采呢?东方六国是怎样一个个衰弱下去的?抵御秦国大军的最后一道防线又是怎样被摧毁的呢?

        战国后期,原有的政治秩序被打破,周天子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彼此相互独立的七个国家。然而,各国在政治和经济上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随着各国交往的加深,他们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秩序,谁来主导这一秩序的制定,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每一位国君都希望名垂千史,在相互之间的生死博弈中,怎样才能成为最后的胜出者呢?

        在各国形势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后,魏国这个战国初期的霸主,在魏惠王时,经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惨败之后,不得不放下他那傲慢的姿态,开始在各国的利益争夺之间寻求生存之道。

        而齐国则经过(齐威王)的改革,凭借强大实力,战胜了称雄一时的魏国,成为东方的强国。

        与此同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改革,国力也蒸蒸日上,屡次大败魏军,成为西方的强国。而南方的楚国,尽管改革不彻底,但由于其国土辽阔,人口众多,因此,也是个不容小觑(qu)的大国。

        各国实力相差无几,战国的局势进入了更加动荡和复杂的时代,就像黎明前的黑暗,充斥着各种不可预见的可能。在事关生死存亡的斗争中,敌人和朋友的定义已经变得模糊。迫于形势的需要,各大国纷纷拉拢其他国家,以避免自己被孤立或者成为所有国家攻击的目标,于是,在外交和军事上就产生了(合纵连横)的各种活动。

        所谓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就是将许多弱国联合起来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将其逐个兼并。而连横,则为“事一强以攻众弱国”,就是由强国拉拢一些弱国来进攻另外一些弱国,借此达到兼并土地的目的。

        为适应这种政治斗争的需要,而奔走于各国的人,就是所谓的纵横家。他们游说各国国君,或鼓吹合纵,或主张连横,那个时代,他们慷慨陈词,虽不是帝王之身,却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时局的走向。

        公元前329年,(张仪)来到秦国,希望在乱世中,凭借自己的满腹韬略建立一番丰功伟绩。

        (张仪)也是最早主张连横的纵横家,他原是魏公族出身,却成为秦国的第一谋臣,秦国统一天下,他也是功不可没。

        也许是机缘巧合,当时楚国正在全力攻打魏国,张仪趁机促使秦国帮助魏国击退了楚国,作为回报,秦国顺利从魏国手中获得了河西地区。让张仪彪炳史册的不是这样投机取巧的小智慧,而是接下来张仪所展现的大谋略。

        在获得河西地区之后,张仪率军攻占魏国(蒲阳),也就是今“山西隰(xi)县”,但随后又请秦王还给了魏。就在魏国沉浸在失而复得的欣喜中时,张仪又不失时机的前往魏国陈述利弊,强调秦国有恩于魏国,劝说魏惠王不能这样对待秦国,迫使魏王将今陕西榆林市南,与韩城南的上郡十五县及少梁献给秦国。

        正是张仪,秦国控制了黄河天险,向东突进的大门已经敞开。秦在统一六国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