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3 / 7)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谢克还是忘不了那柄小手斧。
杨师父的手艺有口皆碑,却不知什么原因,没进公社铁厂,他的铁匠铺也不知是什么归属。
几十年过去了,杨师父应该有八十好几了,还好么?恐怕是不能打铁了!他的铁匠铺还在么?
找钱的故事
聂家沟有十七八亩水田,几十亩山地,更有荒地可开,只要知识青年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披星戴月地劳作,要填饱肚子还是可能的。可是,人类社会进化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不能象五十万年前的老祖宗北京猿人一样,随便用一块兽皮遮了丑就行了吧?
我们的老祖先有许多关于钱的名句,诸如“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有钱能使鬼推磨”,“瞎子见钱眼开”,“钱能通神”“钱钱钱,命相连”等。知识青年们孩童时代,乃共和国立国之初,社会生产力低下,老百姓的生活都比较困难。当一个小孩子找大人要一点钱的时候,爸爸会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威胁道:“前(钱)是胸膛后是背,要钱就是掟子(拳头)会!”中更有“秦琼卖马”,“杨志卖刀”,等英雄为钱所困的故事。
正是:“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聂家沟山高路险,更有死板的政策法规,几十个从大城市里来的娃儿,哪能有什么找钱的门路?任李能培场长和知识青年们如何绞尽脑汁,找钱的途径也不外乎下面几条:
割松油。在大松树上V形斜割两刀,在交叉处插根用细竹管,待那松油慢慢的滴下来。弯部长就是割松油的。聂家沟的松林也算不上怎么辽阔,割下的的松油有限得很,卖不了几个钱。
砍锄把卖,更是杀鸡取卵。一棵胸径洗脸盆那么粗大的栗板子树(板栗树)也就能砍十几根锄把毛坯!一根毛坯长四尺来长,拳头般粗细,重七八斤,一个人只能背十几根,牛儿沟供销社的收购价是一根一角八分钱!算下来,一棵大栗板子树,淘神费力的,也就换那么几块钱!
还有砍工具把。去密林里寻找酒杯粗的小硬杂木树,锯成两尺长的节段,背到供销社,价值才三至五分钱!
还有砍了大松树挖瓢。老场员朱有文是瓢匠,还未来得及将手艺传授给哪个知识青年。一棵长了几十年的大松树,也就挖十几个水瓢或撮瓢,卖不了几个钱。
砍了青杠树烧杠炭,更是极为原始的、资源破坏性的劳动,苦则苦矣,收入虽多点,但青杠树林确实有限。
如果哪个知识青年希望明年的劳动日能达到五六角钱,定会被讥为痴人说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