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回 没来由争雄拉大锯 情未了难忘那歌声1 (2 / 7)
一般说来,斧口与斧柄不一定要在一个平面内,细微的偏角,会让使斧者以习惯的姿势使用,因此更省力。
当然,如果去商店买一柄手斧,那就是人去适应斧了。
后来的实践证明,在同样使用的前提下,旁人的斧子须一日一磨,而谢克的那把手斧,便三日不磨,仍锋利无比,无“斧”能及!
杨师父给的那块铁是好铁,那块钢更是好钢!杨师父蘸火的技术更是炉火纯青,已至化境!
后来,杨师父还给谢克打过许多铁器,如片斧、锛锄、边刨、槽刨等。片斧是双手使的,比手斧大些重些。当需要片平的木料表面积较大时,錛锄比片斧更有用武之地,使錛锄时像使锄头一样双手“挖”。一个熟练的木匠“锛”后的木料表面,平滑得接近于用推刨刨过。
那些东西都好使,却再也难以超过那把手斧了!后来,聂家沟男知青的斧头,都慕名找杨师父打了。要说都是杨师父打的,但不知何故,还是总比谢克的那把手斧差了一分两分。
有一个人人都知道的故事,说战国时代,有个铸剑名师,一生铸剑无数,但能削铁如泥、斩金断玉的宝剑,也就干将莫邪两柄而已!
看来,知青谢克得到的那把小手斧,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上品啊!
谢克对那把手斧几乎到了爱不释手的程度,空闲时常见他抚摸玩弄,凡进山林,更是必定提在手中。聂家沟的知识青年们多离场外出,谢克也离开过几次。知青们的私人物件本就极少,诸如背盖卷之类,离开时往床上一扔即可,唯有两样东西,一是那把小手斧,二是用张金良大叔送的红青杠做的清刨,谢克会小心地用纸包裹好了,锁进床头的木箱里。
有个武侠故事,说某人得了柄宝刀,走漏了消息,形形色色的武林人物跟踪而至,种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最后,宝刀被人夺去了,还丢了性命!
知青谢克的那把手斧,当然不能与中的宝刀相提并论,但在聂家沟附近竟也小有名气!
正是人怕出名猪怕壮,竟有人暗中觊觎了!
却说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老场员木匠李能超,他曾多次试用过谢克的手斧,羡慕不已。说我的手斧也是杨师父打的,怎么没有你的好。知道知青谢克爱那手斧如同珍宝,平常连借用一下也很难,一时也就没有异心。直到多年以后,知识青年们纷纷离开了通江,机会终于来了。一天,李能超找到谢克,说他的手斧不好使了,非要去加钢不可,却又正赶上接了木工活,要暂借谢克的手斧使一两天。谢克虽一百个不情愿,但一来两人关系一向不错。二来谢克是个吃软不吃硬的人,禁不住李能超再三哀求。三来李能超又指天发誓,一定爱惜,且三天后一定归还!遂将手斧借给了他。
一个三天过去了,又一个三天过去了,谢克急了,盯着追要。李能超却推说正要归还时,被某师兄借去了,等得了空就去要回来。大山里交通不便,那一缓就是几天。缓来缓去,最后,木匠李能超竟死皮赖脸地说师兄把那柄小手斧弄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