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制蚕种小伙识新友 隔板墙姑娘听故事3 (2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回 制蚕种小伙识新友 隔板墙姑娘听故事3 (2 / 5)
        谢克不大会开玩笑,更不善于和农村姑娘开玩笑,跟着看了笑了一会儿,便转身去了制种室。今天该他上半夜值班,要观察记录,加水添炭,以保持制种室里恒定温湿度。

        ****

        榨蚕制种的过程,换言之,制种组的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待制种室内相对恒定的温度和湿度。农村的住房从来就没有天花板一说,为保暖,制种室特地用篾巴箦钉了天花板,篾巴箦上还糊了几层废报纸。房中整齐地摆放着一排排木架,木架上悬挂着象过年放的鞭炮一样串起来的一串串蚕茧。室内还挂着若干温湿度计,以监测温度和湿度。

        那种温湿度计很简单,一小块木板上并排固定了两根酒精温度计,一根的球状像普通的温度计一样暴露在空气中,另一根的下端裹着纱布条,纱布条下半段浸在一个盛了水的曲形小玻管中,因有水的缘故,它的读数比另一个低,两者之差按一定的公式换算成湿度。

        大致说来,两者相差C氏两度就比较合适了。

        小玻管容积小,水很容易挥发干,要随时添加。

        制种室的四角及中间两条过道,共摆放了八个火盆,火盆中除燃烧的杠炭外,还放着盛了水的容器,也就是一个熬中药的沙罐。沙罐冒着水蒸气,以增加室内湿度。保持温湿度恒定的方法很原始:随时增加或减少燃烧的杠炭,增减火盆中盛水容器的个数,必要时辅以门窗的开合,所以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必须有人轮流值班。

        火盆里杠炭的架法很特别,绝非平日烤火取暖那样几根杠炭随便堆在一起。要选用长短粗细适当的杠炭棒,耐心地架成一个空心的三棱锥,锥顶留一个乒乓球大小的孔,然后用盆中的热灰把整个三棱锥掩埋了。于是,一座小小的活火山出现了,黑暗中,小小的火山口泛射出红光,散发着热量。这样架炭的好处显而易见:在一段时间内,散放出的热量比较恒定。

        谢克认真地记录了每个湿度计显示的温湿度,给湿度计的小水瓶加水,给火盆添杠炭,给水罐加水。最后是签名,还有时间。

        说来简单,但要做好,还是要费点时间的。

        从蚕茧到蚕卵,整个大致过程是:在基本恒定的温湿度下,躲在茧壳里的蛹,经若干昼夜的闭关修炼,终于变成了蛾子。蛾子咬破茧壳,挣扎着钻出来。雌蛾拖着大肚子,移动困难,更不能飞,钻出蚕茧后多是蛰伏着不动。雄蛾体形较雌蛾明显瘦小,钻出来后,先是伏着喘气,待本有些湿润的双翅稍一干燥,立即躁动起来,只见它们张开双翅,急急忙忙循着某种气息,满屋子扑腾着飞来飞去。雄蛾一旦找到了“意中人”,便急不可耐地猛扑上去,去完成它遗传信息中规定好了的它生命中最后的神圣使命。

        成功交尾后,雄蛾多力竭,坠地而亡,而雌蛾歇息够了后,便到了大展身手的时候了!雌蛾的大肚子,由颜色深浅交替的环状物环环相扣而成,末端的几环渐小,突出呈锥状,可灵活地伸缩转动,叫产卵器。如果看见雌蛾翅干了,产卵器不断伸缩,制种人员要把雌蛾移至一旁早就准备好的牛皮纸上。雌蛾心领神会,立即将产卵器伸将出来,灵活地伸缩摆动。卵被一粒一粒地吐出来,颇为整齐地排列在牛皮纸上,极少重叠。雌蛾那无师自通的动作,极像一个认真的中学生在写小楷。

        好!大功告成!

        笔者是说雌蛾大功告成,制种人也大功告成,很快就可以卷起铺盖打道回府了。

        谢克干完活,走出制种室,月亮都跑到天边去了。刚才热闹的院坝里冷清清的,四个人早都回寝室去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