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 制蚕种小伙识新友 隔板墙姑娘听故事2 (4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回 制蚕种小伙识新友 隔板墙姑娘听故事2 (4 / 8)
        说知青谢克是个旁观者,倒并非赞他是什么坐怀不乱的英雄,只不过在谢克心灵深处,总和农村人有那么一层还没捅破的隔膜。也可能不是城里人和乡里人那么简单,那“人”字后面,一定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例如文化修养,言谈举止,生活习惯等等。

        很快就知道李清明己经定亲了,未婚夫是个现役军人。于是,那三个小伙子有事无事都叫她“**”。

        那几个农村青年请假回家的几率都比较高。他(她)们的家都比谢克的聂家沟近,家庭观念又重,隔三岔五,便有人来找副组长谢克请假,理由也充分得很:“看嘛,又没得菜吃了,我回家去背点来!”

        组长远在区上,管不了,谢克是实权派,好说话。其实谢克掌握一个原则:一次只能离开一人,有四个人值班就行了,这样既不耽误工作,又有不花钱的菜吃,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

        组员们到制种点来,生产队是从头到尾都记了满分的,现在连“回家”都有工分,因此对谢克这个“领导”很拥护,平日也就愿意听从安排。

        李清明家在茅浴公社,回趟家要走二十多里山路。昨天一大早,她家里专门派人来了,说家里有要事,向谢克请了两天假。

        李清明晚饭前准时赶了回来。

        她一进院门,立即吸引住了四个小伙子的目光。

        姑娘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全身上下无一不是新的。只见她,上身穿了一件鲜艳的翠绿色底撒些隐隐白花的新棉袄,肩上披一条漂亮的白底红花绒线大方围巾,围巾在胸前打了一个大大的结,在围巾的衬映下,原本微黑的脸庞凭空增添了几分妩媚,又走得发热了,更显得容光焕发。下身穿一条崭新的青紫色哔叽平脚裤,膝下还看得见楞线哩。更显眼的是脚上的鞋子,平常的绣花青布农家鞋变成了一双崭新的、闪着贼光的圆口平跟黑皮鞋。

        那皮鞋极有可能是在临进门前不久才特意换上的,不然不能解释皮鞋怎么能那样光洁!

        姑娘的性格,平日就比较开朗,爱说爱笑的,那天一定是遇到什么喜事了,掩不住那满怀的喜悦,进门就一说一个哈哈,话较平日又多了许多。

        她放下背篼就下厨房煮饭,自然有人急忙跟进去帮忙。很快就开饭了,桌上摆着两只碗,大碗装着煮白菜,小碗里是五颜六色的泡咸菜,都是她刚从家里带来的。

        吃了晚饭,五个年轻人乘着高兴劲,端了小凳,坐在小院里聊天。

        四个农村青年各自的公社都有社办林场,除了张大山家的瓦瓦室公社长胜林场的知青是本地人外,其余的都是重庆知青,但他们平日和知青很少接触,因此对重庆知青们的生活很感兴趣。

        四个人先要求谢克给他们讲讲重庆的故事,显然他们对大城市充满了好奇心。知青谢克平日不大愿意提到重庆,只好尽量简单地回答他们的问题。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