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大主劳魂绕独木桥 蛮谢克血撒梨树湾2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回 大主劳魂绕独木桥 蛮谢克血撒梨树湾2 (1 / 4)
        杜鹃花分布很广,北起河南,南至两广福建台湾,西到云贵川滇青藏高原,到处都有它的踪迹。一般人以为映山红就是杜鹃花,其实杜鹃花种类极多,据说多达数千种,也并非都是红色的,大约凡红色的杜鹃花,都可以称为映山红。

        多年后,知青们知道杜鹃花也不是全然无用,除了美化大地外,它的树叶可以制成治咳喘的中成药,都市里还把它种在花园里,种在人行道旁的花圃里,用来美化环境。

        荒地中,长得最茂盛、种类最繁多的是各种荆棘和藤蔓类植物。荆棘,泛指山野里丛生的带刺小灌木。藤蔓类植物大致可分为两类,草本类和木质类。草本类一般虽没刺,但茎长而柔韧,牵扯面更广。木质类有一定硬度和弹性,多半有尖刺。本文中,刺藤是有刺的藤蔓类植物的总称。有刺和无刺的藤蔓类植物往往相互缠绕,更使人难以对付。

        荒地之所以难以穿行,主要就是有了荆棘刺藤之故。它们张牙舞爪,肆无忌惮地扩张领地,有的藤蔓植物没刺,却也助纣为虐,它们相互缠绕,缠上灌木丛,绕上小树,爬上大树,像占山为王的草寇,横蛮地拦住人畜的去路。千姿百态的各类野草生机勃勃,大大咧咧地随时准备出击,把它们早已成熟的种子粘到人们的衣裤上,动物的毛皮上,让他们帮自己完成繁衍昌盛的目的。这类野草中最常见的是惹子,还有很多种,以后慢慢讲给看官听。

        野草中,危害性最大的,要数蠚麻。蠚麻的外形与家麻差不多,唯叶面叶背乃至叶柄和茎都生满了密密的细绒毛。莫小看了那毫不起眼的细绒毛,若人的皮肤接触了,必定红肿一大片,奇痒难忍!知识青年们在重庆的时候,哪里见过什么蠚麻?到了大巴山后,许多知识青年都吃过它的亏!蠚麻到处都有,日常碰到了能避则避。开荒时当然不能避开,要用长树条一阵乱劈,劈成一滩烂泥,切不可用手拔。

        到梨树湾后,大队在沟边略略喘了口气,便根据手中武器的不同,排成二字长蛇阵。前面冲锋陷阵的是几个手提大斧的,任务是砍倒较大的树。更多的是第二排,手持弯刀。任务很简单,把所有敢于挡在面前的茅草荆棘刺藤灌木丛小杂树通通从根部砍倒!

        使斧的谢克陆丰斯文挥舞着斧头开路,艰难地向着各自选定的大树走去。

        忽然,沟边响起一阵尖叫声,随后传来一阵“嗡嗡嗡”的声响,几个姑娘惊叫着四散奔逃!

        原来沟边隐藏着一个马蜂窝,小姑娘汪仙凤靠近了,惊扰了它。

        “不要乱跑!”场长见状忙大声喊。

        “姑到姑到!(四川话:蹲下的意思)”旁边的老场员一齐也跟着大叫。

        原来人若一跑动,就会形成一股风,马蜂会随风追袭,两只脚的人岂能跑过用翅膀飞的蜂?

        幸好那个马蜂窝还没成气候,马蜂也少,似乎脾气也没有那么大(像嘿多啥子“星”一样,成名之前脾气也比较小)。歇了一阵,待绕窝飞腾的马蜂渐渐平静之后,队伍避开马蜂窝,重新集结,砍火地才正式开始了。

        原本静寂的大山沟里,砍树声、树倒声,吆喝声此起彼伏,长蛇阵慢慢地向高处推进。这片荒地休养生息已久,地力肥沃,各种植物长势极为茂盛,特别是那些荆棘刺藤,在灌木丛中牵来网去,你拉我扯,相互勾结。中描写古代的长蛇阵,“打头而尾至,打尾而头至,打腰而首尾皆至。”在荒地中砍任何一枝荆棘刺藤,都可能遇到四面八方、空中地下的围攻,不但斧头和弯刀挥舞的空间和力度都大大受限,被荆棘刺藤钩住衣裤、挂伤手脸更是每分每秒都在发生。

        刚一开工,知青队伍中便不断响起“哎哟”“哎哟”的叫声,知识青年们几乎是排着队,去找老场员中仅有的两三个年青妇女挑刺。

        或有看官问,为什么要专找农村妇女挑刺?答案很简单:只有她们身上带有扎鞋底的针,也只有她们挑刺有经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