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回 山崖下笑看牛儿石 密林里初试缩骨术2 (1 / 2)
谢克很快发现,林场的房子不算很旧,用料和做工却很不讲究。山上那么多树木,眼前的房子,房柱不粗大也不很直,木板墙的拼装更是马马虎虎。
木墙板的等级,除了用料的好孬外,单就拼装的工艺,大致可分为三种:上等为一板一插,而且每块木板宽窄一致,其中更讲究的,木板边沿还用线刨刨出花纹。
这里所说的“插”,是指把两块相邻木板连接起来的细木方,木方两边有槽,木板要“插”进两根木方的槽中。既不会透光透风,且又美观好看。
中等仍是一板一插,那木板却是不论宽窄,更不会有花边,虽同样的没有缝隙,美观上却差了一个档次。
下等的嘛,就是相邻的两块木板略略清缝后直接挨着,中间不但没有“插”,连竹销也没有,时日稍久,木板会收缩弯曲,难免有缝隙,无论外观和实用上,都是又差一等了。
木板墙上有了缝隙,夏天的阳光射进来倒没什么,冬天的寒风、春秋的夜风也趁隙而入,那就不那么美妙了!
眼前的木板墙,用料都是松木,本就比不上柏木,且宽窄不等,又没有“插”,到处都是缝隙,是最差的下等了。
新来的知识青年们一到,聂家沟的人多了,也热闹多了,可原有的房屋就不太够了。谢克和四个同伴,被安排在那间唯一的楼上的房间。这倒暗合谢克的心意,他根本不在乎上下楼的麻烦,在学校住读时,他就主动睡上铺。
站在院坝看去,楼上没有窗户,就知道那空间一定不会高。谢克提了行李,踏着又陡又窄的木楼梯爬上楼去时,一看果然如此。谢克也就中等身量,他一伸手,就摸到了房顶的瓦。室内面积大约有十四五个平方米,虽没有一扇窗户,可是也没感到气闷,室内光线也很充足。
也许看官会有疑问了:没有窗户,怎么会光线充足又不气闷?首先是没有天花板,光和风透过瓦缝自由穿行。其次,没有“插”的木板墙上大大小小数不清的缝隙,最后,除了瓦缝和墙缝,还有更大的空隙。墙和房顶之间是檩子,檩子的直径,也就是房顶和墙壁之间的缝隙。那缝隙少说也有十多厘米,连猫和雀鸟也可轻松进出,当然更是透光通风了。
房内挤着摆放了五张两尺五寸宽的木床,谢克主动要了楼梯口的那张床。相对而言,同伴们上下楼都从床头经过,受到的影响大些,但自己进出也要方便些。
同伴们忙着整理床铺。谢克不急,那点东西有什么好整理的?他把被盖卷往床板上的稻草上一扔,“蹬蹬蹬”跑下楼去,要先看看四周的山形地貌。
站在院坝边的白果树下,面向进山来的沟口,那是南方。故乡重庆就在那个方向,一想到这里,山城那层层叠叠的楼房若隐若现,与眼前的莽莽群山叠加在一起。
谢克用力摇摇头,似乎是要摆脱那些幻象。
东西两条高大的山脊向南方延伸过去,只是西边的山脊稍稍偏向西南,头顶的天空被两边的大山挤成尖锐角。为了看清锐角的角,谢克转身,见两条山脊在北边的不远处相交了。
“如把两条山脊看成折扇的扇骨,这是一把只打开了一点点的大折扇。”他想。
东边的大山像一扇巨大的屏风,直直地向南延伸过去,至约两三千米远处嘎然而止。
那山有多陡?这样说吧,许多地方是六七十度的陡坡,有些更是直立的石壁。石壁是黑色的,石壁上或有小片石头剥脱了,露出了颜色较浅的灰色,证明那石壁本不是黑的,几千年几万年的风吹雨打,给石壁的脸面涂抹上了饱经沧桑的黑色。黑石壁上,这里那里,稀稀拉拉地点缀了些绿色,那是在石缝中顽强生长的野草和藤蔓植物。那匹大山的远处的南端,在接近山顶处,于云缭雾绕中,隐隐有三道彩色的横线,象共工之类的神人,用巨斧在石壁上刻下的一个大大的“三”字。
那个“三”字其实是三条长长的带状平台,当地人称这种带状平台为“匾”。因匾内多黑石,故那三条匾被叫作黑石窖,意为装黑石头的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